2007-02-13

卷110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第一百十集 (2000年12月26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

諸位同學大家好: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六面第二行

【正勤莊嚴故,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,成一切善法。】

這一條前面已經跟諸位報告過了,最後這一句「成一切善法」,還是要講一遍。三十七道品前面的三科是我們修學的根本,而無論學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,都不能夠違背這一個原則,可以說是佛法教導的基礎根本法。第一個科目是四念處,我們在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,「四念處」是教我們看破,而「四正勤」是教我們斷惡修善,「四神足」教我們放下。如果不在這上面奠定修行的根基,可以說在佛法裡面就決定不能夠入門,我們要常常把這三科記在心上,認真努力將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,這樣才能得受用。

正勤有四法,這個四法實在是善惡兩對,已經生的這些惡法我們要反省,常常反省,已經在造作的要立刻把它斷掉。還沒有生的惡法,我們看到別人造惡,看到了,我現在還沒有造,要記住決定不能夠生,這是惡法的兩條正勤。善法,已經生的善法要讓它增長,繼續不斷努力去做;沒有生的善法要把它生起來,這是善的兩條。『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』,我們就知道這是惡法的兩條,斷惡的兩條有了效果,一切惡法、不善法統統能斷除。後面這一句『成一切善法』,這是善法的兩條也能落實了。

善惡的標準在哪裡呢?就是這一部經,這一部經上所說的就是善惡標準。特別是十善,初學入門,太多了我們記不住,你也無從下手,所以佛跟我們講這個法門的最初方便十條: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與這十條相應的,這是善法;與這十條不相應的是惡法。身造殺盜淫是惡法;口,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這是惡法;意,貪瞋癡是惡法。四正勤最初方便就是在這個地方用功夫,真的會用功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用這十條標準來修正,惡的一定要斷除,後不再造;善的要念念增長。到什麼時候成就一切善法呢?那就是這部經開端世尊教導我們的:「晝夜常念善法」,晝夜是不間斷,心裡頭真有十善業道,常常放在心上。思惟善法,這也是晝夜不斷地思惟善法,思想善,我們從早到晚,對人對事對物都要以善來相待,以十善來相待。第三教我們晝夜觀察一切善法,這個觀察是奉行,把你的存心、把你的思想落實在你生活行為當中,你才能成就十善法。善法到了純真圓滿,這個人就證無上菩提,這是究竟圓滿的佛果。所以這一部經看起來是不長,表面上看到很不起眼,它非常重要。

我們在許多地方看到佛像,特別是彩畫的佛像,佛像的頭部都有一個圓光,圓是圓滿,光表智慧,智慧裡面就包含著福德。我們讚嘆佛,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這個「二」就是智慧福德究竟圓滿,光代表這個意思。彩畫上,光的上面,我們往往看到有三個字,這三個字最常見的有梵文寫的,也有中文寫的,在中國大陸上也看到有藏文寫的,它的念法是:唵、阿、吽。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十善業道。「唵」是身三善,「阿」是口四善,「吽」是意三善,由此可知十善業道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究竟圓滿,然後我們就恍然大悟,佛教我們什麼?就是教我們這個。我們學佛怎麼個學法呢?也就是學這十樁事情。在佛門裡面,大乘小乘,果位有許許多多的差別,差別從哪裡來的?你修學十善程度上不同而有分別。

我們今天學十善,實在講學得很不像,自己認真反省一下不就知道了嗎?不必問人。我心裡頭有沒有十善?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,還是想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,我們的心就不善,這個念、這個心跟十惡相應,跟十善不相應。我們所想的、我們所說的、我們所造的,都是在十惡這邊,十善不過是聽說而已,聽了自己也很歡喜,這就是自己有善根。歡喜為什麼不能落實?為什麼做不到?這是佛家講的「業障深重」。諸位一定要曉得業障麻煩。業是造作,起心動念、思想言行,這叫業,因為我們的業不善,我們造作的是十惡業,這是說老實話,只是我們十惡業造的有輕重不同,造得輕的住三善道,造得重的去三惡道,我們確確實實惡的念頭多,善的念頭少。怎麼樣能夠改變過來,讓我們的善念多於惡念,我們就有進步,通常一般人講的「功夫得力」,這要真幹。

何以那些聲聞、緣覺、菩薩們,都很認真努力在幹?我們常常疏忽了,常常忘掉了,這個忘掉在佛法裡面叫「失念」,把這個善的念頭失掉了,常常失念。惡習氣太重,這正像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「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,佛說的這些話不過份,我們自己冷靜想想這些話。所以覺悟,從哪裡覺悟起?我常常勉勵同學們,從放棄自私自利做起。學佛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,能不能入佛門,在大乘法裡面入佛門是什麼人呢?初信位的菩薩,十信裡的初信,我們今天沒有得到。

初信位的菩薩稱得上是個善人,為什麼呢?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。佛在經教裡面講見思煩惱,他見惑斷了,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,這才入門,佛法裡頭小學一年級。如果我們把這五十個位次大分,十信位小學都談不上,幼稚園,十住是小學,十行是中學,十迴向是大學,十地是研究所,我們這樣分法,那我們連幼稚園的小小班都沒有進去,還在門外,我們有什麼值得驕傲的?有什麼自以為了不起的?幼稚園小小班而已,在人家門外聽課,不是正式學生,正式的學生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,見惑頭一條身見,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明白,真正明白了之後,我們的慚愧心才生得起來,絕對再也不會貢高我慢,絕對不會再自以為是。想想比起佛家的修行人,比誰都比不上。斷惡修善從這個地方下手,這是根本,根本的根本。我們不在這上用功夫,這一生一定空過,入不了門,幸虧佛有帶業往生的法門,如果沒有帶業往生這個法門,可以說舉世之人一個也不能成就,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,因為「我」沒有放下。

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: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即非菩薩」,菩薩是學生,初信位的學生,幼稚園小小班的學生,他已經把我相放下了。還執著有個我、執著我所有的,你糟了。那我們要放,從哪裡放起?先放我所有,這叫身外之物,比較容易。身外之物一切都不執著,絕對不放在心上。這個放下是講心裡頭不再執著,不再分別,這叫真的放下。事上沒有妨礙,所以《華嚴》到最後跟我們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為什麼事上無礙呢?事是假的不是真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它哪裡會產生障礙?障礙是分別執著妄想,這個東西障礙。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然後在一切世法裡面你才隨緣,你才得自在,功夫要從這個地方用起。

什麼叫「一切善法」呢?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這個叫「一切善法」,與十善相應。十善是事,事對面有個理,理事不二。從理上去觀察,《無量壽經》上教我們「觀法如化,三昧常寂」,這經文好啊,妙極了。「觀法如化」是般若智慧,十惡要斷,十善要修,斷惡修善都是如幻如化,斷惡不執著斷惡,修善不執著修善,那你就不是幼稚園的學生了,你至少已經提升到小學、中學了,你不是十信位的菩薩,你已經到十住、十行。

「三昧常寂」是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覺,這個是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常住真心」,你的常住真心常常現前。常住真心我們人人都有,非常可惜被業障蒙蔽障礙住了,我們的常住真心透不出來,透出來的是妄心。

所以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,你要不用四正勤做不到,肯定做不到,一定要用四正勤。四正勤在日常生活當中,一切時、一切處,我們念念都要提得起來,念頭一起立刻覺察到這個念是善是惡,如果是惡趕快斷,是善要生起,這個裡頭特別要注意的,斷惡修善都不執著,「般若經」上講的都不著相好,你這個路子走得純正,大乘法裡面講你走的是中道,中道是菩薩道。斷惡修善如果有分別執著在裡面,也好,也算不錯,那不是菩薩道,有分別有執著是人天善道,無分別無執著是菩薩道,不是一樁事情,這裡頭不一樣。有分別沒有執著,那是走的二乘道,比人天道要高一點,還有分別,決定沒有執著,差別在此地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所以這一條它的宗旨就是教導我們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