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6-13

卷107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一百七集  (20001120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

諸位同學大家好!請掀開經本,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六面第一行

【念處莊嚴故,善能修習四念處觀。】

這一條我們已經介紹過了,今天我們把它作一個總結。這是道品裡面第一段,在佛法的術語叫第一個科目,三十七道品分為七個科目,這是第一個科目。第一個科目當然也是最重要的科目,是我們入門下手的最初方便,如果不從這個地方下手,你就沒有辦法入門,所以比什麼都重要。這四種叫觀,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:你的想法,你的看法,這四種:你對身的看法,你對於你這一生當中享受的看法;你對於心的看法,你對於心外一切萬事萬物的看法。如果你的看法是正確的,然後才能修道;你的想法看法錯誤了,你縱然很精勤努力地修行,你修的都是邪法。佛在經論裡頭常常提醒我們,心正一切法都正,心邪一切法都邪,所以四念處用今天的話來說,就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宇宙觀。前面三條是屬於人生觀,後面一條是屬於宇宙觀,「觀法無我」是屬於宇宙觀,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。

第一教我們「觀身不淨」,你真正清楚明白了,你對於這個身相就不會貪戀,你就決定不會為它而造罪業。眾生造業,為身造的超過半數,為這個身體的享受,世間人所講的身家性命,迷於身家,造無量無邊的罪業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諸佛菩薩所謂看破,看破什麼呢?頭一個就是把身家看破,身家的真相徹底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搞明白是不是不要這個身呢?不是,要這個身,要這個身替我修積功德。世間人迷於身家,利用這個身造作罪業,佛菩薩利用這個身積功累德,那不一樣。由此可知身家是個工具,它不是目的,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。教裡面,這是經教裡面講自他身,一切色法皆不淨,我們自己的身,一切有情眾生的身,這個色身都是不淨之物。為什麼不淨?心不清淨,心染污,所以這個身也就染污。心要清淨身就清淨,這個事情佛在經上講得很多,境隨心轉。我們這個身跟心相對地講,身是境、境界,是心的境界。身從哪裡來的呢?是心變現出來的。佛在這部經開頭就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這個身是從心想生的,你來投胎的時候你有想,想才變成身。你為什麼長這個相貌?這個相貌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,你喜歡這個相貌,它就變成這個相貌,從心想生。所以世間人講遺傳,兒女的相貌很像爸爸媽媽。它不是遺傳,在佛法講你喜歡爸爸、喜歡媽媽、喜歡他那個相,自己就變成那個相,這個不是遺傳,這是想像,一切法從心想生,所以古人有所謂的,四十歲之前是受前世的影響,四十歲之後你的身體相貌要自己負責任,為什麼呢?這是這一生當中你的妄想,你的思想會改變你的容貌,如果你的念頭惡、行為惡,你的相貌越變越兇惡;你心地善良、慈悲,你的相貌越變越好,就是這個道理。四十歲以後,自己身體,健康、容貌,是要自己負責任。從你的容貌、從你的體質就知道你平常想的是什麼、思的是什麼、念的是什麼,很有道理。

如果我們都能夠依照《十善業道經》來修行,前面世尊在總綱領裡面教導我們:晝夜常念善法,晝夜不間斷,思惟善法,觀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夾雜,你果然照這個修,那你的容貌一定跟菩薩一樣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我們今天的體質相貌沒有達到菩薩水平,就是我們縱然修善,依舊夾雜不善,所以這種殊勝的果報我們沒有得到。一個人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必說,一看你的面相就知道了,看你動作就曉得了。你有沒有功夫,你的功夫到什麼樣層次,哪裡能瞞得了人呢?瞞別人,那就是瞞世間愚人,有智慧的人、明白的人你瞞不了他。

諸佛菩薩決不糟蹋這個身體,好好利用這個身體,所謂的是「借假修真」,這個相是假的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這身相也是虛妄的,借這個虛妄相修真的,真的是什麼呢?真實智慧。《無量壽經》上跟我們講了三個真實: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」,淨宗經典說的「真實之際」就是禪宗講的心性,「開化顯示」那就是明心見性,這是真的,明心見性真的是「住真實慧」,這是真的。

「住真實慧」是什麼?是四念處的第二條觀受,住真實慧這個享受好,這就是六祖惠能在《壇經》裡面所說的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住真實慧,他不生煩惱;第三個「惠以真實之利」,這是他受用。我們這個身住在世間,對於一切眾生要布施供養真實的利益,佛菩薩住世只有真實、沒有虛妄,你說他們的享受,受就是享受,真的是至高無上的享受,是智慧,決定不是煩惱,這個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、應當要明瞭的。

第三條教我們「觀心無常」,這個心是念頭,這個念頭是虛妄的,不是真實的,真實的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常住真心」,常住是永遠不變的。諸位要曉得真心是永遠不變的,清淨寂滅。我們現在真心裡面起了念頭,這個念頭叫什麼呢?念頭叫無明,無明是個動相,真心是寂靜的,它不動。佛家講修行,修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禪定。為什麼佛教這麼樣重視禪定?禪定不是說禪宗修禪定,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是修禪定,大家要懂這個道理,念佛也是修禪定。戒、定、慧三學,你離開了定,哪來的智慧?禪定生智慧,亂心生煩惱。亂心是什麼呢?就是雜念,前念滅了後念就生,六道凡夫個個都是這個樣子,一天到晚起心動念,永遠不會停止。你要把那個念頭停止,止就是定,「止觀」,真實的功夫是怎樣把我的妄念止住。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手段,把心止住、把雜念止住。我們淨宗,這是所有法門裡面最方便的法門,是用念佛,用念佛這個方法把我們的妄心止住。

六道輪迴、三惡道,無量劫來我們所受的這些苦難,根源是什麼呢?就是妄想、就是妄念。所以佛教我們這個好方法,用這一句「阿彌陀佛」把念頭止住,所以以一個念頭把一切的念頭都打掉。念佛怎樣念才功夫得力呢?妄念才起,「阿彌陀佛」就把這個念頭壓下去,一切時一切處,要有高度的警覺,這個念頭,無論是善念是惡念,統統要打掉。為什麼?善念是三善道,惡念是三惡道,都出不了六道輪迴。超越六道輪迴--淨念,要懂這個道理。世間人知道惡念不好、善念好,這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善念是好,三善道福報,福報是享得盡的,享完之後惡業又現前了,所以這是不究竟法。究竟法,大乘裡面所講的「兩邊不立,中道不存」,善惡是兩邊,兩邊都放下了,中道的念頭也沒有,這個時候常住真心就現前了,常住真心現前才是住真實慧,真實慧就見到宇宙人生真相,真相就是心性、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「真實之際」,你才能見到、才能夠證實,然後才能夠直至自性裡面本具的大慈大悲,慈悲心現前。昨天晚上我們聽天主教跟我們講道--愛心,他們講的確實沒有佛經上講得這麼清楚、這麼透徹,一個意思,所以許哲講「愛」就是宗教,李木源問她什麼叫宗教,「愛」就是宗教,這個「愛」是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,裡面決定不夾雜情識在其中,夾雜情識就不是自性。所以佛法講慈悲講四種:「愛緣慈悲」、「眾生緣慈悲」,這是六道眾生有的;「法緣慈悲」,菩薩有的;「無緣慈悲」,法身大士有的。法身大士無緣慈悲,而在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是法緣慈悲,六道裡頭只有愛緣慈悲、眾生緣慈悲,為什麼?他有情識在裡頭。無緣慈悲,這「無」是沒有情識的,完全是自性本具的德能。

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妄念不是好東西。我們今天有思想,思想不是好東西,你看看中國古人造字,中國人是真有智慧,思,你看看「思」那個字是什麼樣子?心上面劃了一格一格叫「思」,「想」是著了相,心裡頭有個相,著了相就叫想;心裡頭起了分別就叫思,思跟想都不是好東西,你把那個格子拿掉,相拿掉,那個心叫真心。有思有想,六道凡夫,思跟想拿掉,你就超越六道。所以中國的文字是充滿了智慧的符號,古人造作這個符號就是教我們要開智慧,一看就明瞭。你能夠不用思想,那你用的就是真實智慧,你用思想就把你真實智慧障礙掉,所以一定要曉得無常的心不是真心。

最後教我們對於自身有正確的觀法之後,你再放眼世界,我們這個身外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這世界,佛用一個「法」字作總代名詞,萬法皆空,萬法緣生,凡是緣生之法都沒有自性,也就是說沒有自體,當體皆空,了不可得。無我,我就是一個自體,萬法沒有自體,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講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這個「觀」就是四念處觀,四念處佛教初學。因為一切有為法皆是夢幻泡影,你怎麼個觀法?佛具體教導我們,你觀身、你觀受、觀心、你觀法,你在這四個方面仔細去觀察,都是夢幻泡影,都是了不可得。《金剛經》上明白地告訴我們:三心不可得,這不可得就是無常。所以我們學佛的入門,首先講看破,這叫看破,你沒有這個功夫,你怎麼能夠得入門?

我在學佛,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,一個月我就遇到章嘉大師,頭一天跟他見面,他就教我看破放下。看破具體是四念處觀,放下就是道品裡面的四如意足、四神足。四神足是放下,四念處是看破,四正勤就是十善業道,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這個是佛法的基本法。離開基本法,無量無邊法門,不論你怎麼樣去勤修,最後都會落空,你沒有基礎,你修行沒基礎,所以基礎比什麼都重要。

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卷108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一百八集  (2000年11月21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

諸位同學大家好:請掀開經本,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六面,經文第二行

【正勤莊嚴故,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,成一切善法。】

這是道品裡面的四正勤。四正勤是精進波羅蜜,斷惡修善。經上跟我們說的,這是一個綱領,它的範圍也是深廣無際。第一句是斷已生的惡法,第二句是斷未生的惡法,"已生惡令斷,未生惡令不生",這是斷惡的兩條。凡夫之所以無量劫的輪迴,都是造作不善業所產生的結果。現在不僅僅是在東方,西方人對於生死輪迴現在非常熱衷地研究,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報導。最近從美國那邊同修給我們寄來了一本書,每一本份量都很多,精裝本差不多都有這麼厚,所以西方近代都有這些著書,相當可觀。但是綜合所有的報導,可以說肯定輪迴是確實存在的,人決定不是死了一切都完了。我們在講席過去常講,人死了就不得了,麻煩大了。但是輪迴之所以然,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報導,都沒有說清楚,實在對於這個事情講得清楚、講得透徹,是在佛經裡面,特別是在大乘經論之中,才是真正認識了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。佛雖然說得很多,我們學佛的同修也聽得很多、也看得很多,但是對於眼前的境界依舊迷執而不能看破、不能放下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原因是對經論上所講的一些道理、事實真相沒有參透。知道有這麼回事情,但是不清楚,不明究理,所以才產生矛盾的學佛,念頭總是轉不過來,沒有辦法把輪迴心轉成菩提心,或者像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"常住真心",只要把輪迴的妄心轉變成常住真心,這個人就超凡入聖,這個人在佛法裡面就得究竟解脫,這是佛法的殊勝處。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的期望就在此地,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覺悟,希望每一個眾生超越輪迴。而實在說超越輪迴的人很多,阿羅漢超越了,辟支佛超越了,諸菩薩們也超越了。雖然超越,未必得到究竟圓滿的果報。

究竟圓滿是什麼?證得清淨法身,那才叫究竟圓滿,沒有證得清淨法身不圓滿,雖超越輪迴也不圓滿,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總得要曉得。

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?為的是什麼?如果為六道輪迴裡面的福報,那四正勤足矣,你懂得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你決定得人天福報。可是你要記住,不能超越六道輪迴,要超越輪迴一定要證得清淨法身,那是真的超越了,永遠地超越了。

修行的起步就是在斷惡修善,這兩樁事情我們要勤奮地去做,四正勤,""是勤奮,要努力認真地去做。佛說這個四條叫正勤,不是邪法是正法。什麼是""?什麼是""?必須要有能力辨別。善惡的根本區分,我們也不要說得太高,就在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裡頭,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,凡是為眾生的都是善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。世間人有所謂"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",這個意思好像是說人起心動念為自己這是正常的,哪個人不為自己呢?為什麼佛說為自己是惡呢?這是佛跟世間人說法不一樣,也就是覺悟的人跟沒有覺悟的人說法不相同。佛為什麼這樣子教我們?常常聽佛講經說法的人自然能明瞭,佛跟我們講十法界怎麼形成的,諸佛如來住一真法界,十法界怎麼形成的?十法界是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,就是經上常講的"一切法從心想生"。諸佛如來沒有心想,所以是一真法界。十法界裡頭有想、有念頭,這個"心想"佛把它說三個類別:見思、塵沙、無明,這三樁事情通稱作煩惱。在《華嚴經》上佛沒有用這個名詞,佛換了一句話說"妄想分別執著",妄想是無明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,執著就是見思煩惱。你起這三種煩惱,就把一真法界變換成十法界,十法界裡面有四聖六凡,六凡通稱為六道輪迴,這個是很不好的境界。六凡的輪迴境界裡面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特別是嚴重的執著。《金剛經》大家都念過,古德跟我們說,這部經文字雖然不多,只有五千字,它分上下兩部,上半部佛教我們離相,離相是離執著;下半部教我們離見,離見是離分別。你能夠離相,"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",六道輪迴就沒有了,超越了。雖超越他還有分別、還有見,如果把四見也離開了,"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",他就超越十法界了,四聖法界超越了,這樣才能夠證得一真法界。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自然就覺悟。

為什麼佛說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?起心動念為自己,著我相,堅固執著我相,換句話說你永遠脫離不了輪迴,你說這是善是惡?人起心動念為自己,這個心是輪迴心,這個心出離不了六道輪迴,佛教我們首先把這個念頭轉過來,轉過來我起心動念為眾生,起心動念為佛法,把這個觀念換過來,換過來雖有分別,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,你至少能夠提升到四聖法界的境界。如果你連四見都破了,那就恭喜你,你就是法身大士,你超越十法界了。佛是依據這一個道理、這樣的事實真相來教導我們,他教得沒錯。佛門當中常說,眾生根性有利鈍。哪一種叫利根呢?能夠把自私自利放下,名聞利養放下,五欲六塵放下,貪瞋癡慢放下,這個人是利根,大凡利根的人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。鈍根的人放不下。這十六個字是輪迴的根,"自私自利,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,貪瞋癡慢",決定不是好東西,世間人偏偏貪愛,這個貪愛叫迷惑。

我們學佛的人,聽了佛的教誨要覺悟、要回頭,決定不受迷惑,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罪業。已經有的要斷,沒有的要防範,決定不能讓惡念生起來,決定不可以有惡的行為。如果有惡念、有惡行為,現在不管怎樣包裝得好,過不了幾年三塗地獄去了。所以佛法的修學要重實質,不重表面。我們幫助自己就是完全放下,這個身體還在世間,要好好利用它,佛門當中常說"借假修真",這身體是假的,真是什麼?真是明心見性,真是一真法界,我要借這個假身體,在這幾十年當中,修是修正,把所有的錯誤都修正過來,提升自己到一真法界,這一生你就沒有白來了,你這一生真的有意義、有價值。如果不能夠提升,超越輪迴,契入一真法界,我們這一生依舊是醉生夢死,胡裡胡塗過一輩子,這個生命結束之後,又去投胎輪迴了。佛跟我們講,來生投胎能投人身很稀少,大多數到哪裡去呢?到餓鬼、畜生、地獄去了。所以人能保住人身,來生還得人身,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。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,才能保住人身。要想超越輪迴、超越十法界,你就想想釋迦牟尼佛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,他那一種的行儀就是佛菩薩的行儀,那是諸佛如來的生活,對這個世間一切法一塵不染。人家生活簡單,他不是得不到名聞利養,他生下來就得到,他生下來是王子,他要不出家修行,他將來做國王,繼承他父親的位子。古人所謂的"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",他什麼都得到,人家放棄捨掉,做給我們看。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釋迦牟尼佛真的放下了,表演給我們看,不是假的,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,放下貪瞋癡慢,他做出來了。那個人,真正覺悟的人,那個人叫佛陀,那種人叫菩薩,那種人不在十法界裡面,何況六道?這是我們要學的,這叫真學佛。斷惡要如世尊那樣的斷法,修善也要如世尊那樣的修法。世尊一生修什麼善?三種布施。財布施,世尊沒有錢財,用身體,身體是內財,用身體為社會服務,這是屬於財布施,用身體、用體力,每一天到處講學教化眾生--內財布施。教學的內容是幫助人開悟,幫助人、教導別人斷惡修善,教導別人破迷開悟,法布施。慰問一些苦難眾生,跟他們生活融成一片,讓他們生歡喜心--無畏布施。釋迦牟尼佛一生做這事業。他教菩薩六度四攝,他圓圓滿滿做到,一生當中表現是敬業,他的事業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。從示現成佛,到離去這個世間,四十九年當中沒有一天休息,天天在教化眾生,天天講經說法,這是正勤,我們應當要知道學習。

所以學佛,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榜樣,我們每天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形像,看到了要向他學習,學不到要生慚愧心,要認真努力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。這一段的意思還沒有講盡,今天只說個斷惡,後面兩條是修善。好,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卷109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一百九集 (2000年12月25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 

今天有許多從中國來的同修,我們聚會的機緣非常難得,昨天有同修提了四個問題,讓我利用這個時間作個簡單的解答,我們《十善業道經》明天再開始。

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我們學佛人的共同問題。

第一個問題他說:有出家人提倡七天精進念佛,不要吃飯才算精進,但是可以喝飲料,睏了時候還可以睡覺。有人堅持了十天不吃飯,有很多人照這種方法去做,這種提倡如法嗎?

答:佛陀非常慈悲,對於三千年後今天的社會,他真正是瞭如指掌,在《楞嚴經》裡面佛告訴我們,末法時期"邪師說法如恆河沙",他講的"末法"正是指我們現前這個時代。我們怎樣去辨別這個法正與邪呢?佛在入滅之前,為後來的弟子們作了重要的開示,就是"四依法"。第一個"依法不依人",那麼這一種七天精進念佛如法不如法,看看經典上有沒有,經典上沒有,那就是他說的,這不是佛說的,他說的我們決定不能依從,那你就是依人不依法了,我們要依法不依人。淨宗的經典容易查,純真的淨宗經典是三經一論,你們看看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頭有沒有這個說法?有沒有說不吃飯才算是精進?我第一次聽說過,以前我沒有聽說過。怎麼不吃飯才算是精進呢?哪有這種道理呢?精進念佛,過去我們在臺灣,李炳南老居士打過兩次,兩次以後不再打了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為什麼不再打了?他說現在眾生不是這個根機。什麼叫"精進念佛"呢?"精進佛七"呢?二十四小時不中斷,念佛不中斷,七天七夜不中斷,一句佛號念到底,這個叫精進。那我知道是七天七夜沒有睡眠,但是沒有聽說過不吃東西的,點心都有護法準備好的,你餓了的時候隨時可以吃,但是沒有睡眠。他顛倒了,他"可以睡覺,不能吃東西",這個沒聽說過。既然經論上沒有這個規矩,祖師也沒有這個講法,這不足以採信。現代人的根性,要跟過去相比,實在講差得很遠很遠,原因在什麼地方呢?我們現前生活環境跟古人不一樣,古時候大家都曉得,人口少,社會結構簡單,人們心行純樸,老實純樸,妄念少、欲望少、造業少,所以他們容易得利益。現在由於科技發達,我常常講科技是魔王的魔術、把戲,不是佛菩薩玩的,佛菩薩要搞這個東西,佛菩薩絕頂聰明,三千年前就可以造成許多機械,讓我們在宇宙星際當中飛行了,他為什麼不做呢?你想想,魔願意做,佛不做。佛為什麼不做呢?佛是希望一切眾生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要清淨心、要戒定慧。科技的發展搞到五花八門,把你的戒定慧全毀掉了。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?兩個途徑。今天我們看到外國許許多多這些書籍,尤其近代這幾年,講六道輪迴,講輪迴講了很多,現在外國人越來越相信。相信輪迴是一樁什麼事情呢?相信有輪迴,你出不了輪迴,你有什麼用處?佛是幫助我們超越輪迴,不但超越六道輪迴,還要超越十法界。所以我們讀西方許許多多講輪迴這些書,我們看到也很歡喜,但是很清楚知道他不究竟。他們用很多科學的方法來確實證明了,人死了不過是換個身體而已,還在六道。西方人對於這個是新發現,這個事實真相在幾千年前,古老的印度教裡面就已經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了。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實在講就是為這樁事情,怎麼樣幫助你超越輪迴,告訴你輪迴從哪裡來的,為什麼會有這個事情,這個才是究竟法,才是了義法。所以我們決定要記住四依法第一個,"依法不依人"。淨宗的法用現在話來講,頂多五經一論,其他經裡頭說的我們不管它,我們是本宗,要依本宗的經,我修這個法門就依本宗的經,其他經上說的那不是我本宗的法門,我不依他的,這個道理要懂。

"依了義不依不了義",什麼叫"了義"?我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,我確實能出三界,確實能證佛果,這個經對我是了義,換句話說了義一定是契機契理,契理不契機不是了義,契機不契理也不是了義,這個要懂得。第三個"依義不依語",這一條更重要了,你看看現在很多人反對會集本,這就是不懂得這一條,懂得這一條問題就解決了,它意思對嘛,意思對多說一點、少說一點沒關係。所以有很多人不相信翻譯的本子,認為翻譯決定不能夠跟原本相比,原本可靠,翻譯的不可靠。現在佛經留下來的全是譯本,原文已經失傳了。所以佛這一條教導我們意思對了就行,如果有人提倡反對會集本,這實在是沒有道理。為什麼說沒有道理呢?你看看我們佛門寺院當中早晚課誦,早晚課誦是會集本,裡面念的咒、念的經文,儀規讚頌全是會集的。要反對會集本,早晚課誦都丟掉了。還有許多經懺佛事用的懺本,你們看看《梁皇寶懺》是不是會集本?《水陸懺儀》是不是會集本?你仔細去看,所有統統都是會集本,會集本反對掉的時候,所有寺廟都不要做佛事了,也不要做早晚課了,那很好,老老實實念原譯本的經文?!

全是會集本!沒有道理,這些言論誤導眾生,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。再要嚴格地來說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統統是會集的,佛自己說他沒有說一句法,他所說的法是古佛所說的,也是會集古佛的意思講的。世尊如此,咱們中國孔老夫子也如此,孔老夫子一生也是搞會集,夫子自己說他"述而不作",述什麼?述別人的,所講都是別人的,沒有一句是自己的。固然這些是謙虛話,但是我們仔細想想,他說的是事實真相,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。最後一條很重要,教我們"依智不依識",智是要依理智,不要感情用事,遇到這些境界多想想,不可以盲從,盲從就是依識不依智,你的智慧沒有了,你感情用事,你怎麼不迷呢?這是第一個問題。

第二個問題說:現在有一些地方,印了一本書叫《念佛感應錄》,書中講感應神通,通過打坐入定的方法,到西方極樂世界,參加阿彌陀佛與本師釋迦牟尼佛主持的考試,書中還稱在極樂世界親自見到了淨空老法師,以及經常見到現在還在我們世界上的這個居士、那個居士,這本書這樣講法是否如法?

答:跟諸位說完全不如法。他到極樂世界看到我,我沒到極樂世界,他怎麼到極樂世界看到我了?這個是提倡迷信。感應可以說,不能多說。感應神通在佛法裡都有,佛決不以感應神通做佛事,"做佛事"是什麼意思呢?現在講教化眾生,佛決定不以感應的方法、神通的方法教化眾生。為什麼呢?如果用這種方法,魔、佛我們就沒有能力辨別了。魔有神通、魔有感應。佛用什麼方法教化眾生呢?用講經說法,講經說法魔不會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很高明,我用的方法是你不會的,你會用的我不用。我雖然也會用,我不用。這兩個就有個區別,佛跟魔就有區別了。你看看歷代祖師大德,哪個人用神通?誰受感應?決定是說經講道,把這些大道理跟大家講清楚,讓他自己契入,這個是佛佛教化眾生一個原則,我們明瞭,我們一定遵守。所以這種書不如法,這種書在外面傳播,實在講對我都有傷害,人家不曉得,淨空法師提倡迷信,淨空法師搞神通,把佛法的形像破壞了,這是有過失而沒有功德。所以這種書最好都把它能夠銷毀,不可以流通。

第三個問題說:現在有人提倡所謂的"本願法門",害了不少人。以前還精進念佛,現在不但不念了,並且還說淨老法師害得他們白費了幾年功夫,並講只要一發願,阿彌陀佛已經把飛機票準備好了,臨終十念,走上前去拿上飛機票,就能飛到極樂世界了。

答:這個話說得,我不知道你們大家相不相信,這不正確。"本願念佛"是古來祖師大德提倡的沒錯,但是現在人不解祖師的意思,扭曲了祖師的用意。從前有利益,現在不但沒有利益,反受其害。"本願"是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,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,尤其講得詳細。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,如果缺少一願,它的本願就不圓滿,這是古來大德講的。

四十八願是以第十八願為核心,十八願從哪裡來的呢?是從其他四十七願組合而來的,缺少一願都不行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那麼一部《無量壽經》從哪裡來的呢?一部《無量壽經》就是四十八願具體說明,決不是只要單單的十八願,其他都不要了,那就完了。就像一棟房子,柱子最重要,我只要這個柱子,其他都不要了,這能算是一個屋子嗎?你能得受用嗎?像一個人一樣,腦袋最重要,要腦袋,其他都不要了,你想想看這是什麼人呢?豈不聞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"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"?一切就是說整個人身,這是一切。頭目腦髓,任何一個部份是這一切裡面的一,一不能離一切,一切就是一,一就是一切。我們常常跟大家說明這一句"阿彌陀佛"名號,說"名號功德不可思議",為什麼呢?這一句名號就是圓滿的四十八願,圓滿的四十八願就是全體的《無量壽經》,一擴展到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教,都不離這一句佛號,佛號功德不可思議,不能夠只抓住這一個局部,全體不要了,這是決定錯誤的,我們學佛一定要在這裡搞清楚。所以"本願"是什麼呢?真正把淨土經論全部通達了,抓住這個綱領,這就對了。不是說抓住這個綱,網不要了,這去打魚,打魚時候網的總繩子叫綱,我這綱抓住了,網沒有了,這成什麼話呢?綱抓住了,下面是網啊,全部都抓住了。他們現在這個本願搞錯了,只抓住綱,網沒有了,你們要畫個漫畫,畫得就很有趣,他就打魚,只抓住個綱,下頭沒有網。古人提倡本願,他抓住綱,下面是大網,諸位細細去想這個意思。他提倡本願,可惜他不懂得什麼叫本願。所以經不能不讀,不能不深入研究。往生西方極樂哪有這麼容易?哪有這麼便宜?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樣,你的行為跟佛的行為不一樣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他這個不管怎麼不一樣,只要是念一聲"阿彌陀佛"就能往生,這是自欺欺人,決定沒這個道理!

末後一個問題:現在有人不但攻擊夏蓮居老居士的《大乘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並且還高聲急呼什麼"淨空現象"

答:這個了不起,我還變成"現象"了。這個可以不必去理會他。他雖然攻擊,他不相信。這個世界上相信的人還很多,他不相信我相信,我們在這個會集本上得到了真實的利益。我們相信我們在座有不少同修都是發心學習這部經典、弘揚這部經典,在你講經弘揚的時候,你會發現一個現象,講這部經的時候法緣特別殊勝,你不相信可以試試看。你講一遍這個會集本,講一遍康僧鎧的本子,你看看哪個聽眾多,你看看哪個法緣殊勝,一比較立刻就知道。五種原譯本跟其他的版本你都講講看,你作一個比較,這個本子法緣特別殊勝。它殊勝從哪裡來?諸佛加持的,龍天擁護的。

講到感應,我最近聽從中國來的一些同修來告訴我,說他們看見有鬼神附身,說話現在鬼神裡頭好多都在念會集本,都在聽講經,都在學佛。連鬼神都在學習,我們要不好好地學,連鬼都不如了,這是真話。其他的我們都不必過問,以平心靜氣對待現實,以真誠的愛心對一切人事物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,決定是依教奉行。經典的道理要通達,方法要清楚,依教奉行,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得殊勝的利益。好,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