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5-28

卷39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三十九集  (2000年7月25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

諸位同學: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,第七面第四行:

【復次龍王,若離邪行,即得四種智所讚法。何等為四?一、諸根調順。二、永離諠掉。三、世所稱歎。四、妻莫能侵。是為四。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後成佛時,得佛丈夫隱密藏相。】

看這一段,這一段是講邪淫。『邪行』是講的邪淫,如果能夠永離邪淫,就得四種智慧所讚歎。這個『智』就是智人,有智慧的人一定會讚歎你。哪四種法?第一種是『諸根調順』,這一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身體健康。「根」是根身。身體健康是所有一切眾生第一個希求的,人縱然得大富大貴,如果身體不健康,也是終身的遺憾。尤其人在中年以後,健康是真正的福報,過度的淫欲,決定損害健康。年輕的時候不懂事,中年以後所有的這些毛病都出現了,所以古大德教導年輕人,這一條是非常重視的。

第二是『永離諠掉』。「諠」,在此地講是夫妻家庭不和,吵吵鬧鬧,諠是吵鬧。「掉」,是身心不安。一個家庭裡面,夫妻不能和合,現在人講外遇,多半是先生有外遇,或者太太有外遇,這個家庭問題就來了。由於懷疑、嫉妒、瞋恨,口角就決定不能避免,影響之大,不只兩個人,直接受害的是子女。尤其子女在童年的時候,父母是他心目當中的榜樣,他天天在看,如果父母做出不善的榜樣,這是影響他一生;他再影響社會,這個影響逐漸逐漸擴大。由此可知,邪行造無量無邊罪業,很少人能想到這些問題、能了解事實真相。如果你要能夠永離邪行,你的家庭和合,夫妻和好,家庭和睦,永遠不會有這些現象。

第三是『世所稱歎』,這是顯而易見的。夫婦好和,家庭美滿,不但你的家人讚歎,你的父母兄弟讚歎,你的親戚朋友讚歎,你的鄰里鄉黨、社會大眾,沒有不讚歎的。

我們前天看到回教「傳道協會」,舉辦他們的母親節,表揚十幾位賢妻良母。這些模範母親多半都是年輕的時候先生過世了,或者是離婚了,她們一生守節,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,將兒女撫養成人,使兒女受過很好的教育。今天在新加坡這個社會都有傑出的貢獻,所以這個母親在子女心目當中是英雄,無比的偉大。回教協會舉行這個盛大的宴會來表揚她們,她們是社會的榜樣。這個榜樣的核心、中堅,就是遠離邪行,我們中國古人講的守節。

今天社會的動亂,我們常說根在哪裡?根在家庭被破壞了,年輕的男女不懂得這個大道理。結婚,婚姻是人生的大事,你看中國古禮多麼重視!為什麼要那麼重視,那麼樣隆重來舉行?它是「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的根本。所以我們細心檢討現前的社會、整個世界,動亂不安,每一個地區都埋伏著嚴重的危機。這個基本的因素在哪裡?就是在家庭教育疏忽了,家庭教育要是沒有了,我們的教育就全盤失敗。今天這個世界上學校很多,大學很多,受教育的機會很普遍,接受的是什麼教育?功利的教育,鼓勵人們貪瞋痴,鼓勵人去做殺盜淫妄,這個社會怎麼能好?這個發展下去,那真的世界末日就現前了。

我們今天看到社會這個現象,現象就是預兆,什麼樣的預兆?世界末日的預兆,非常可怕。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義,只有利害,對我有利,這個人是朋友;對我沒有利,這個人是敵人,這還得了?古時候雖然是君主專制的時代,有不少很好的帝王,他講仁義。佛教帝王以十善治國,儒家教導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,從帝王一直到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,甚至於一家的家長,都教他「明德、親民、止於至善」,輕財利,重仁義。如果社會大眾都爭名奪利,最後的演變決定是世界大戰。從國家的領導人到平民,心目當中只有利害,這還得了?「唯利是圖」,不知道道義,這個社會就沒有救了。

所以挽救現在的社會,挽救這個劫難,劫難是天災人禍,政治做不到,武力不能解決問題。儒跟佛都講得很清楚,用武力只是結冤仇,但是因果通三世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那個報復一次比一次殘酷。我們細心在歷史上觀察,你能夠體會得到,你看第一次世界大戰、第二次大戰,一次比一次殘酷。第三次大戰,有人說這是世界最後的一次戰爭,為什麼?這一次戰爭爆發,世界上人已經差不多死盡了。法國中世紀的預言家講,這個戰爭發生之後,世界上人口只剩七個大數,「七個大數」有人說是七億人,也有人說是七千萬人,人差不多都死盡,那就不打仗了,所以這個戰爭是最後的戰爭。我們能夠相信,如果今天世界上所有核武的國家,他們的核子彈統統都爆發,這個世界差不多是毀滅盡了,真的那個時候活的人羨慕死去的人,活受罪!怎麼造成的?大家爭利,爭名奪利造成的。所以世出世間的聖賢,無不是教導我們節儉、忍讓,以真誠的善心幫助別人,這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。

今天世界有許多人說「中國威脅論」,說這個話沒有智慧,沒有學問,何以故?展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,中國從來沒有侵犯過其他的國家,歷史上找不到。中國人接受的是聖賢教育,古代帝王的時代,一直到清朝都不例外。附近這許多國家向中國朝貢,朝貢就是外交禮節送禮,進貢送一些禮品,中國人回禮比他送來的要厚好幾倍,絕不佔人家的便宜。中國人懂得禮尚往來,這個情誼愈結愈厚。聖人沒有教禮尚往來要平等,他不是的,而是要多加一點。現在人不重視這個,古時候就是連鄉下人、沒有念過書的人都懂得,親戚朋友送禮,自己要用個本子記下來。為什麼記下來?他有喜慶的時候我們送禮,看看他送多少給我們,我們不能夠少過他,送一樣的再加一點,人情厚!中國古老的社會是這樣的,國家更是如此,任何一個國家對中國送禮都記下來,送的禮品是些什麼東西,我們回報是哪些東西,決定回報得厚,這是泱泱大國的風度。怎麼可以佔別人便宜?所以解決當前災難的問題只有教育,聖賢的教育,佛菩薩的教育,才能辦得到。

第四條是『妻莫能侵』。「侵」是侵犯,侵犯裡頭最嚴重的就是離婚、分財產,侵是這個意思。永離邪行,你決定不會有這個事情,絕對不會有這個念頭。我們今天看看這個世間離婚率多高!我還聽到中國有一些同修到此地來,跟我講過這個問題,他說中國現在離婚率也很高,差不多有百分之二十五。可是社會大眾認為這是好現象,這是真正民主自由開放。這是西方人的思想,西方人的離婚率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,聽說台灣已經佔百分之五十了,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動亂!離婚的人,他們的子女是直接受害人,這些人從小思想、情緒就不正常,缺乏愛心,充滿了瞋恨。發展下去,後果我們就不難想像得到。所以聖賢人的教育,我們用一個字做總結,就是愛的教育,聖人教我們人與人要互相敬愛,要互相尊重。

佛在這部經前面跟我們講得非常非常好,說「菩薩有一法,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」。這是什麼法?「晝夜常念善法」,善法就是十善業道;「思惟善法,觀察善法,令諸善法,念念圓滿,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,你就永斷惡業,惡道就沒有了,惡道是惡業變現出來的,這一段開示比什麼都重要。我們要落實在家庭裡面,落實在夫婦之間;落實在你工作,你工作,你有很多同事;落實在社會,處事待人接物,只記別人的好處,只記別人的善處,絕對不要想別人的惡念惡行。縱然別人有惡念惡行,我們根本不放在心上,只念他的善,時間久了,惡人會被你感化成善人,你就做了好事。你感化一個人回頭,那個影響力很大,影響無數的人回頭,無數的人省思。

由此可知,這個十善我們必須要學習,要認真努力去學習,對自己決定是利益。不但自己不犯邪行,還要勸勉你所認識的親戚朋友,要把這個功德利益給他說清楚、說明白。救自己,救社會,救一切眾生,就在這一念。一念隨順佛陀教誨,我們走的是佛道,是菩薩道;違背佛陀的教誨,你走的是三惡道。所以這是有智慧的人讚歎,他看得清楚,他知道這裡頭的利害得失。

末後,你能夠迴向無上菩提,果報是佛的『隱密藏相』。「隱密藏相」是三十二相之一,「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」是善的果報,這是儒家講的「止於至善」。果必有因,因緣雖然很多,無量無邊,但是歸納起來總不出這十種,所以十善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善行善法。希望我們同修們帶頭來做,做出榜樣給人看,別人就會相信,就會模仿,這樣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2008-05-27

卷40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集  (2000年7月26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。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,第七面倒數第二行:

【復次龍王,若離妄語,即得八種天所讚法。何等為八?一、口常清淨,優缽華香。】

我們一句一句的看。現在世間有不少人相信科學,對於宗教裡面所講的鬼神,大概都很難接受,而一致的否定。我們這部經上面,佛是對龍王說的,這個話能相信嗎?龍王究竟在哪裡?我們要懂得佛說法的善巧,佛所說的每一句、每一個字都含著無量義,問題是我們要會解釋。這部經一開端寫得很清楚,是在娑竭羅龍宮裡面講的,所以有人問我娑竭羅龍宮究竟在哪裡?我告訴他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。

娑竭羅是梵語,翻成中文的意思是「鹹水海」。大海海水都是鹹的,海水好不好吃?你們有沒有嘗過海水的味道?苦澀不能喝,這是形容苦海,我們這個世間是苦海。龍代表什麼?這在佛法裡面講得非常非常之多,龍代表變化,我們這個世間人情事理變幻無常,龍是個善變的,取這個意思。我們生活在這個苦難的社會當中,這就是娑竭羅龍。王是什麼?各行各業的領導人,這是王。不一定指國王,你是公司老闆你在公司是王;你是一個家庭的家長,一家都聽你的,你是家裡的王。各個行業領導人稱為王,龍王就取這個意思。所以這個說法,叫你立刻想到這個社會變化多端,這個世間是苦海,你想想看它的味道多足!要是喊著某一個帝王、某一個長者、居士來跟他說法,就沒有這麼多廣泛的義趣在裡頭了,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。

我們再問一問,這個龍真的有嗎?天龍八部真的有嗎?這是真有,他是在另一個維次的空間,我們見不到。佛有能力突破一切不同的空間,所以佛說法,他眼睛裡看到的,那是廣大的聽眾,各個不同維次空間眾生都有,我們人看不到。等你的境界提升,你能突破幾個空間,這個解釋就另一種說法,另外一種解釋,我們才知道。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所以一切眾生聽佛說法都得利益。我們住在三度空間,沒有能力突破四度以上空間的,這個解釋一點都不錯。

所以娑竭羅是比喻我們這個世間是個苦海,龍王在這個變化多端的社會裡面是各個階層領導人。佛教我們真實的善法,你看看這個果報多殊勝!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的果報,多殊勝!如果你違背了,不但這些殊勝果報沒有,帶來的是災難。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,只要你細心去觀察,都在造十惡業。誰將十惡業做得廣、做得大,這個人是英雄,被社會讚歎。反過來,修十善業、不造十惡業的,社會人看這個人無能、窩囊。我們今天究竟是要行十善,還是要造十惡?諸位一定要記得人生苦短,死了以後很可能就換另一個不同維次空間。

我們希望來生,這個來生是現在人也不能相信的,他要能相信有來生,我相信他起心動念就會謹慎。確實有來生,這個一點不假。我過去在美國看到一些雜誌、報紙常常刊登這些訊息,有人把它蒐集起來,翻成中文給我看,現在這個例子很多,應當多蒐集、多發表、多流通,讓大家曉得這是事實,決定有來生。

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也不難體會,我們每天晚上會作夢,夢中的空間維次跟我們現實不一樣,我們的生命會捨掉,那個夢境不會捨掉。為什麼?夢境跟我們身體不相干,它會存在,佛法裡講得很清楚,夢境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現行。只要細心觀察,佛所講的十法界我們都能夠接受,都能夠體會得到。

今天從這一段到往後四段經文是講的口業。一切眾生,特別是娑婆世界「身語意」三業,口業最重,所以佛說了四條。第一條是「妄語」,妄語是存心欺騙別人,這個罪重。其次,有意無意的傳播妄語傷害別人,這個「別人」裡面包括我們的社會,包括國家世界。結罪是要看他這個妄語影響多大,影響愈大,受害的人愈多,這個罪就愈重。如果這個妄語欺騙的人少,受害的人少,他這個罪就輕。我們言語不能不謹慎,不能不想想這個言語出去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。

我們在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裡面,看到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故事,這是兩個比丘講經說法,弘法利生,法緣很殊勝,就有嫉妒的人以兩舌、妄語來破壞,使信眾對法師喪失信心,把這個弘法道場破壞了,果報在地獄。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墮在地獄裡一千八百萬年,這是以我們人間年代來算的,地獄裡面他的感受是無量劫。在地獄的苦所謂是「度日如年」,所以他的實際感受是無量劫,人間的時間是一千八百萬年。你要是知道這些果報,為什麼要造這些惡業?造業真的很容易,甚至幾分鐘、幾個小時造謠生事,哪裡曉得果報這樣慘!

不妄語的功德,無比的殊勝。佛在此地說『得八種天所讚法』,「天」是天人,天人、天神讚歎你。第一、「口常清淨,優缽華香」。「優缽華」翻成中文是青蓮花,你口中出香氣。這一點我們也常常要警惕到,我們口裡出的氣味是什麼味道?如果這個氣味很難聞,對修行人來講不是壞事,為什麼?警策自己,「我口業不清淨,應當努力修學」,所以這是好事情。跟大眾相處,有的時候距離近,說話就聞到別人很不好的氣味,你也不要嫌棄,你嫌棄他就錯了,心裡要知道他口業很重。這個口業,就是此地講的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。古人有所謂四十歲以前,我們的果報還受過去業報的影響,殘餘的果報;四十歲之後,自己這一生所造的業逐漸逐漸現前了。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,過去生中造的惡業不怕,只要真正覺悟,真正回頭,斷惡修善。

我們在《了凡四訓》裡面看到,像袁了凡這樣的人,在中國過去乃至於現代很多,都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,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佛陀的教學沒有別的,就是教我們改造命運。斷惡修善是改造命運,破迷開悟是轉凡成聖。我們想改造自己命運,就要好好的跟著佛學,佛對我們慈悲到極處,佛是完全義務的。說實在話,我們得到佛的教誨,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報答他,他什麼都不要,在世的時候不過是三衣一缽,你給他什麼,他都不要,何況佛陀現在不住世。我們為了紀念他、尊敬他,不忘恩德,造佛像來供養。他是不是有意要我們造像來供養紀念他?沒有這個念頭,這是出於我們報恩的心,他沒有這個意思。所以字字句句都是真實教誨,你能夠善護口業,你一定得口常清淨,青蓮花香。

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,初次到香港,香港同修告訴我,虛雲老和尚曾經到過香港,那個時候香港佛教界裡面四眾同修都希望留老和尚常住香港,給他建了一個精舍。他的精舍我去看過,聽說老和尚只住了幾天,就又回到中國大陸去了,告訴香港的同修:「這個地方不能住」。「這個地方」就是香港,這個地方是花花世界,不適合修道人在這裡住,這裡會墮落,所以他回到中國。香港同修告訴我,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,虛雲老和尚你看他的照片,他頭髮很長,他一年剃一次頭,一年洗一次澡,衣服都不換的,領子上油垢一層好厚,但是聞聞很香。他不是像我們,我們的衣服三天不洗有臭味。他的衣服出清香,清香就是青蓮花香,那我們就知道老和尚三業清淨,才感得這個果報,我們沒有辦法跟他相比。像這些地方都值得我們警惕,我們三天沒洗澡,換下衣服聞聞看什麼味道?從這些地方知道自己功夫境界。修行,勘驗自己的功夫,比比皆是,只是我們自己太粗心、太大意了,自己必須知道自己境界,你的修學就有信心,增長信心,也能夠幫助自己,警策自己,勇猛精進,確實得好處,確實不一樣。

說話口裡面的氣味很難聞,不一定是年歲大,年輕人也一樣。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自己不覺得,常常接近的有一些居士他們知道,知道人家也不說。我還記得當時有一位老居士,是臨濟寺的一位老信徒,名字我一下忘掉了,那個時候他大概有六十多歲,退休了。我在「華藏圖書館」講經的時候,他來聽。我在華藏圖書館講經,這個圖書館建立是我講經二十年,滿二十年才有那麼一個圖書館。有一天他告訴我,他說:「法師,從前你口裡頭氣味很難聞,現在沒有了。」二十年了,我自己不知道,他告訴我,從來也沒有人講過,這個老居士告訴我。我們真正依照佛法修行,時間久了。可是這個經天天要讀,天天要講,如果離開了經教,我們就會胡思亂想;離開了佛陀的教誨,今天社會上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的誘惑,你決定抵不住,肯定會墮落。我們等於在大風大浪當中,我們是條破船,還能不沉沒,靠佛法天天提醒我們,天天在勉勵自己,境界現前立刻就想到佛陀教誨,才不至於淹沒。

所以我們常講心清淨,身就清淨,體質就清淨,能夠依教修行,這個十善業道可以改變你的體質,可以改變你的容貌,相隨心轉,體質也隨心轉。頭一個好處,口裡面的氣味沒有了,轉變成清香,這是「不妄語」的第一個好處。我們也在這個地方勘驗自己的不妄語做到什麼樣的功夫,可以從這個地方看出來。「廣長舌相」,那個太難了,那個不容易,這個容易。小善就有這個小的果報。佛講三世不妄語,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鼻子,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,生生世世不妄語,這是三十二相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
 

2008-05-26

卷41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一集  (2000727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七面,倒數第二行:

【復次龍王,若離妄語,即得八種天所讚法。何等為八?一、口常清淨,優缽華香。】

昨天講到這個地方,我們接著看第二句,這都是講果德。

【二、為諸世間之所信伏。】

古人常說:「人無信則不立」,這是在中國古代社會上對信用非常重視。五常,常是恆常,決定不能夠失掉的,所以稱為常道,也就是做人基本的道理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。在佛法裡面對這個「信」也非常非常重視,淨土宗裡面三個條件「信、願、行」。「信願行」三個條件,不僅僅是淨土宗,無論修學哪個宗派,無論哪一個法門,都不能夠缺少。尤其是信,大經大論,佛在其中說明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這個話的意思,信是入道的根源,能生功德,所以稱「功德母」,母是能生的意思。

現在在外國,常去外國的人應該都發現,外國現在都是用信用卡,你要是沒有信用的話,你在那個社會就很難生存。社會的發展,將來可能都不用現金,完全用信用卡,所以對於如何維護自己的信用,外國人非常重視。他們重視信是為了利,佛家講信是為了道。如果常常妄語,就是你這個話不可靠。我們與人接觸,別人是不是用妄語對待我們關係不大,我們受一次騙、受兩次騙就會學到教訓,不會再上第三次當。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打妄語?我們有沒有欺騙別人?可是在現前的社會,妄語成了一種習慣。為什麼?只有用妄語才能保護自己,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,這不能不打妄語。可是你有沒有想到,你的權益究竟有多少?非常有限,你的損失可太大太大了。你縱然打妄語可以得到整個地球,你還免不掉生死輪迴,你因為妄語,決定不能超越三界,決定不能往生淨土,你這個要是一比較,你的損失多大?所以不了解事實真相,往往隨順自己煩惱習氣。

現在人不懂得說話,也不能怪他,沒有人教他,《無量壽經》佛講得太好了,讓我們真正一個明白人,要體諒現前社會一切眾生,他們是佛經裡面講的「可憐憫者」,為什麼?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。明理的人,雖然不責備他、不怪他,但是他不能不受果報,他自己造的這個業因一定有果報,因緣果報是誰都不能代替的,這個是大小乘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。所以我們的言語不能不謹慎,縱然你是善心善意,你一定要明瞭,聽話的人能不能體會到你的善心善意?許許多多地方,你善心善意人家聽了之後產生誤會,說你是惡心惡意。所以開經偈裡頭一句話: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談何容易!我們修學所以不能成就,說實在話是誤解如來真實義、曲解如來真實義,這個現象太多太多了。佛的意思我們誤會了,我們曲解了,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往來,別人的意思我們往往也把它錯解了,等到自己知道錯了,已經來不及了。所以言語不能不謹慎,不能不學習。

佛指導我們一個原則,這個原則非常重要,就是「誠實」,誠實就是不妄語。說話要有分寸,一定要顧到現實周邊的狀況,讓人聽了不至於產生誤會。所以誠實的言語,這是為世間人所信,為世間人所尊重。

【三、發言成證,人天敬愛。】

因為別人相信你,相信你誠實,相信你不妄語,往往引用你的言語、你的說法來作證。就像我們常常引用經典作證,引用古大德所說的為證,他們不妄語。這是第三種,諸天所稱讚的。發言成證,人天敬愛。

【四、常以愛語,安慰眾生。】

眾生因為迷惑,隨順煩惱,隨順習氣,造作種種不善,所以得的果報不善,常常生活在苦難之中。這個苦難不分貧富貴賤,有很多人地位很高,財富很多,但是生活非常痛苦。地位高了之後,變成朋友都沒有了,朋友不敢跟他接近,找個朋友聊聊天都找不到。得的財富太多了,時時刻刻提防別人陷害他,所以出門都要請很多保鏢,行動不自由。真正知心的朋友沒有了,所遇見的人他都提防,「他來見我,他是什麼目的?他有什麼企圖?」所以真正變成孤零零的一個人。所以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難,貧賤有貧賤的苦難。

說到苦難大家都一樣,唯有菩薩能幫助他。菩薩於世間一無所求,與人無爭,於世無求,這種人能夠以愛語安慰他。愛語是愛護他的言語,不一定是好聽的,對他有真實的利益,打他罵他都是愛護他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,這是真正的有愛心。現在在今天的社會,大概只有父母對子女還有愛心,還有愛語,老師對學生都未必有了,朋友之間就更難。所以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悲慘的世界,倫理道德全部淪喪了,這是一個大亂的時代。在這個時代,我們總算是有幸,過去世還修的有一點善根福德,在這一生當中還能聞佛法,還懂得要發心去修行,這個非常希有而難得,一定要保住自己這一念善心,要保護自己一念善心,一定要認清楚。

這個世間到底有沒有災難?大家自己看,你能夠通達社會的現象,就是古人所講「審而明之」,你就明白了,吉凶禍福瞭如指掌。人與人之間果然充實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,你到處都能看得見,這個社會、這個時代是有福,佛家講的福地、福城。「仁」是仁慈,「義」是道義,「禮」是禮節,「智」是智慧,「信」是信用,這個社會有福。如果是反過來,沒有仁慈、沒有道義,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這個社會必定有凶災。

你冷靜仔細去觀察,先從歷史上看,看過去的,看歷史上所說的治世,就是天下大治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。你看看那個社會是什麼現象,再看看過去動亂的時代,這個時候社會人事又是什麼一個現象。我們看過去,過去是一面鏡子,再看看現前社會現象就知道了。我常講社會的治亂、吉凶禍福,它的根是家庭,這個社會基本的組織是家庭,家庭這個組織要是破壞了,社會永遠不會得到安定。家庭的核心是夫婦,從前夫婦是道義的結合,有「恩」、有「義」、有「情」、有「愛」,現在這四個字沒有了。現在我們看一般夫妻結合是什麼?「利」、「欲」,你說多可怕!女的看到這個男的有錢、有勢力,這是利;男的看到這個女的還長得不錯,這是欲,沒有愛,這個社會還得了嗎?

今天有很多人講夫妻結合是愛,我聽到搖頭,你哪裡懂得「愛」?什麼叫愛?沒有。這個「沒有」是沒有人教他,所以他不懂。今天社會的結合,從基本家庭的組織到整個國家世界,都是一個利、一個欲,你說還得了?幾個人看清楚這裡頭的業因果報?又有幾個人肯回頭?佛家常講「回頭是岸」,我們一個人回頭,一個人得度;兩個人回頭,兩個人得度。大家不知道回頭,我們自己要曉得回頭,不辜負佛菩薩的教誨。修行,古人很多人講「從不妄語始」。從哪裡開始?從不妄語開始。

第五個好處:

【五、得勝意樂,三業清淨。】

『勝意樂』,就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,儒家所說的「不亦悅乎」,那個「悅」是勝意樂,不是從外面刺激,是內心裡面生的喜悅,像泉水一樣,它不是從外來的,這叫法喜,這是樂道,所以「三業清淨」就樂了。三業清淨,《無量壽經》上世尊跟我們開示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這個三業展開就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你統統都做到了,你就得勝意樂。經論裡面常講:「常生歡喜心」,這個果報你真的得到。諸佛菩薩得到,祖師大德們也得到,真正受持讀誦、為人演說、依教奉行的人都得到,我們只要肯幹也能得到。這是真的,這種喜悅能消除一切煩惱、業習、天災人禍,都能夠消除,這是三業清淨之德,可見得言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這一句。

 

2008-05-20

卷42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二集  (2000728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昨天晚上我們接受伊斯蘭教「皈依協會」的邀請,我們也去了不少的同修,昨天他們問了一些問題,我給他解答,你們聽了怎麼樣?滿不滿意?

大乘經裡面,佛跟我們說了一個最高的原則,就是「入不二法門」,不二法門就是《法華經》上講的「佛知佛見」,宗門裡面所講的「明心見性」。諸位仔細想想,如果伊斯蘭教跟佛教是二,你就不能入門;世出世間是二,你也不能入門;我與人是二,也不能入門。不二就是一,叫一真法界。所以有了「二」這個妄想分別執著,就變成十法界,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。什麼時候你能夠回歸到「不二」,回歸到「一」,這個問題就解決了,這是入佛位,佛跟眾生的差別在此地。所以修學掌握到原則,進步很快,違背原則就不得其門而入。所以佛講的是性相不二、因果不二、生佛不二、自他不二,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皆是不二,一定要曉得這個原理原則。

好,今天我們繼續再討論「若離妄語,即得八種天所讚法」。八種,前面的五種我們說過了,現在從第六看起,在經文第八頁第二行第二個字:

【六、言無誤失,心常歡喜。】

一個不妄語的人,他的言論不會有過失。為什麼沒有過失?他有智慧。常常妄語是煩惱作主、習氣作主,所以錯誤總是不能夠避免的。人誠實,心地真誠清淨,不欺誑眾生,沒有妄語,這個人常開智慧;常開智慧,言論當然就沒有過失。『心常歡喜』,佛法裡面常說的「常生歡喜心」。這個喜悅,對於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,古人常講: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。如果人要是遇到悲傷、痛苦,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傷害。多愁的人決定多病,雜念多的人決定不健康;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歡喜心,常常愁眉苦臉,這個人決定不健康。所以離妄語得這麼多的好處。

【七、發言尊重,人天奉行。】

一個人誠實、可靠,他所說的話大家都相信,都不懷疑。這個地方說得好,不但人不懷疑,諸天聽到都歡喜。天神高高低低層次很多,在佛法裡面講,佛在經上常講天有二十八層,高級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強,叫五種神通。六通裡頭,他沒有漏盡通,除了漏盡通之外,其他的都有:天眼、天耳、他心通(你心裡想什麼他知道,叫他心通)、宿命通、神足通(神足通是變化),唯獨沒有漏盡,漏是煩惱,他煩惱沒有斷盡,也就是說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乾淨。但是比他以下的人來說,他的功夫殊勝,比上他就不能比了,比下那他殊勝,這是我們跟他不能相比的。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太重了,所以根本就不通。妄語是煩惱,嚴重的煩惱,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勸人修行,頭一個要斷妄語。其他的煩惱容易斷,妄語不斷就肯定你的妄想習氣一條都斷不了。這個東西不斷猶罷,天天還在增長,你的煩惱習氣在增長,它不會止在那個地方,真的是不進則退。所以天人都尊敬,天人也會奉行。末後這一句:

【八、智慧殊勝,無能制伏。】

這就是講無礙的辯才。無礙辯才是不是學來的?不是的,無礙辯才是屬於果報,這個果報是從智慧來的。我們一定要明瞭,煩惱輕,智慧就增長。換句話說,煩惱重,智慧就少;煩惱輕,智慧就增長。我們要想開智慧,就不能不斷煩惱。『智慧殊勝』,辯才無礙。『無能制伏』,這個「無能」是哪些人?煩惱習氣沒有斷的人,他沒有能力跟你辯論。

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要度外道,佛經裡面講的那個時候的社會,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種。外道,不是毀謗人,不是貶低人。「外道」這兩個字的定義,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,「心外求法」叫外道。所以我們自己要細心去檢點、去反省,我們是不是心外求法?如果是心外求法,那也是外道,這個外道在佛門有個術語叫「門內外」,佛門裡面的外道,雖然學佛、皈依受戒了,還是心外求法。換句話說,對於佛的經典沒有深入,不了解經教的義理,念念還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,這都叫外道,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廣很廣。

與外道相對的是「內學」,所以佛法從哪裡學起?從內,內是心性。換句話說,內是能現能變,外面是所現所變,能現能變是真的,所現所變是假的,你在假的那一面去求,那你哪一年才能見道?這個「見道」就是你見到心性,宗門講的明心見性,見性這才入門,佛家通常講「入大乘之門」,才入門,距離登堂入室,那還相當遙遠。這個入門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就是初住菩薩,《華嚴》是圓教,圓教初住菩薩才入門。換句話說,圓教十信位的菩薩還沒有入門,但是他接近了,他向著這個大門的方向,沒有錯,但是還沒有走到大門口。這一步踏進去,這叫初住菩薩。還沒有進門,還在門外,這是十信位的菩薩。佛家講位次,入門才算拿到學位,所以十信菩薩沒有位次,初住以上就有位了。

由此可知,佛法是從內求的,內求諸己,不求諸人。佛法的殊勝,實在講內證的方法好,直接穩當,它不迂迴,直接教我們從內證。但是我們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,不明瞭佛教導我們方法的所以然,於是有意無意當中,我們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,這是我們不能證果,不能入門的真正原因。如果我們懂得佛的意思,知道他的善巧方便,如理如法的修學,在一生當中契入境界,不是個難事。

話說回來,現在佛教我們不妄語,我們能做到嗎?難,做不到,有意無意違反了。什麼原因做不到?「我」沒有忘記,我要說老實話,對「我」不利。你看看總有個「我」在那邊,這個關不能突破。《般若經》上一再跟你講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你為什麼還要堅固執著「我」?諸佛菩薩為什麼敢講真話?他「無我」。換句話說,沒有利害,他講真話。我們凡夫起心動念頭一個就有利害,所以明知故犯。明知故犯是愚痴、是無明,你的損失太大了,你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。你損失大在哪裡?明心見性損失掉了,你看看這個損失多大!所以我們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,你肯定會隨順佛陀教誨。

伊斯蘭教裡面,伊斯蘭教總結,這他們自己說的,總結伊斯蘭教只有兩句話,「順從真主,和睦待人」,跟佛家講的沒有兩樣。在佛法裡面我們常說「隨順性德」,他們說「隨順真主」。沒錯,性德就是真主,真不假,只有自性是真的。他那個「主」是主宰,主宰是什麼?就是《華嚴》上講的能現能變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心性變現的。佛家稱「心性」,他們稱「真主」,名稱不一樣,意思是一個。

諸位想想虛空法界裡面,有多少不同的族類,有多少不同的宗教,有多少不同的文化,有多少不同生活的方式,全是心現識變的。佛在大經上不知道講多少次,離開性識,無有一法可得。所以法相唯識宗裡面講唯識,「唯」是獨一,就跟他們宗教一樣,他們說「唯一的真神」,法相宗說「唯一的性識」。所以你把它會通一下,不是一樁事情嗎?

不同的部分,我昨天跟他們解釋了,是因為我們生活習慣不相同,我們居住的地理環境不相同。新加坡人住在熱帶,西伯利亞人住在寒帶,生活方式不一樣,這個地方衣服穿得單薄,那個地方穿皮衣服,這是地理環境不相同、生活方式不相同、歷史文化不相同,差異在這裡。我們到北方我們穿這個衣服也不行,也得要穿厚衣服,他們到此地來,厚衣服也要脫掉穿單衣服,這就是入境隨俗。不同是這些地方,這是小事、小節,不是根本。根本是相同的,目的是相同的,目的都是要教我們生活得舒適、生活得幸福,目的完全相同。就曉得為什麼教法不相同,手段不相同,那是有原因的。

所以佛家求的沒有別的,佛家所求的是智慧,徹底明瞭通達宇宙人生真相,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諸法實相」。真正通達的人、明瞭的人,在佛教裡面稱之為佛陀,稱之為菩薩,在其他宗教裡面稱為神,稱為聖人,稱為神的使者,名稱不相同,實質沒有兩樣。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所以佛法跟其他宗教很容易溝通;如果重形式疏忽實質,那很難溝通,我們總要明瞭這個道理。智慧開了就圓融,所以《楞嚴經》二十五位菩薩說他修行證果叫「圓通」,二十五個人個個都圓通,所以個個都第一,沒有第二的。通很重要,圓通就更妙了。這是八條說出來了。

【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後成佛時,即得如來真實語。】

這是如來果地上得的相好,如來的真實語,是從不妄語這個業因得來的。如果從相上講,即得如來廣長舌相,那是從相上說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2008-05-15

卷43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三集  (2000年7月29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經本,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面第五行:

【復次龍王,若離兩舌,即得五種不可壞法。何等為五?一、得不壞身,無能害故。二、得不壞眷屬,無能破故。三、得不壞信順本業故。四、得不壞法行,所修堅固故。五、得不壞善知識,不誑惑故。是為五。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後成佛時,得正眷屬,諸魔外道不能沮壞。】

這一段經文也是我們修學,可以說是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,都不能夠離開的重要開示。『兩舌』是說挑撥是非、造謠生事。世間一切諸法,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跟我們說了許多許多,一切諸法沒有善惡、沒有是非、沒有邪正、沒有真妄,也沒有利害,你要是入這個境界,那就恭喜你,你成佛了,入不二法門。佛為什麼這麼說?佛跟我們講的是事實真相,是諸佛如來親證的境界,所謂「法爾如是」。佛家用法爾,我們一般人講自然而然,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所有這些邪正、是非、真妄、利害,都是從人心生出來的。從什麼心?從妄想分別執著裡生出來的,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你才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我們凡夫,換句話說,戴著有色的眼鏡看外面的風光,把它變質了、變形了。離開分別執著才能見到真相,但是不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這就造業了。

所以造的這個業,實在講也是虛妄的,得的果報也是虛妄的,可是這些虛妄你會真正在感受。就如同我們一個人作夢一樣,你做個惡夢真的受苦,嚇了一身大汗醒過來。如果你要曉得是個夢,這是假的,你就沒有恐怖,也沒有驚慌。可是我們不知道那是作夢。由此可知,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他們是知道自己在作夢,來度我們這些不知道在作夢這一類的人。他們是夢中省悟過來的人,我們是夢中迷惑的人。所以菩薩名號的意義,叫做「覺有情」。「有情」就是還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叫有情。他雖有情,他覺悟了,他不迷了,他了解事實真相。凡夫沒有覺悟,不了解事實真相,認假作真,這就受苦了,無量無邊的苦難由是而生。

而口業裡頭最嚴重的是「兩舌」。妄語雖然很普遍,兩舌之害超過妄語太多了。兩舌小的,搬弄是非,叫你一家不和,破壞人的一個家庭,破壞人夫妻,這是小的。大的兩舌,挑撥兩個國家不和,甚至於發生戰爭,傷害許許多多的人命財產,這個罪就重。更大的兩舌是挑撥佛法,這是佛家講的五逆罪裡面的「破和合僧」,這個罪大了,比挑撥兩個國家發生戰爭罪還要重。兩國戰爭傷亡的是身命,破和合僧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。我們在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裡面讀到,許多人都讀過這部經,佛在經上舉一個例子,有兩個比丘講經說法,弘法利生,法緣殊勝,結果有嫉妒的人(也是出家人)來破壞,對法師造謠生事,讓信眾對法師失去信心,這個弘法的道場被破壞了。他的罪過墮在地獄,佛跟我們講的時間是一千八百萬年,這是我們人間一千八百萬年。我們曉得現在人講時差,人間跟地獄有時差。

從前我們在台中大專講座,李老師跟我們介紹地獄狀況,他跟我們講地獄裡面的一天,那個時間之長不可思議。經裡面有許多說法,佛為什麼要用很多說法?那是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真的,在《百法明門》裡面時間是屬於不相應行法,它不是事實,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地獄一天,最短的一個講法,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。我們中國的歷史,號稱五千年的歷史,在地獄是兩天。佛講他墮地獄是我們人間一千八百萬年,這是不是他在地獄的時間不多?不是的,地獄裡的時間是度日如年,他感覺得時間特別長。人在受苦的時候,感覺時間特別長;歡樂的時候,感覺時間特別短,所以時間是感覺裡面產生的,不是真的。經上講的長時,我們要能夠思惟得到,一千八百萬年的時間非常非常之長,在地獄裡面是無量劫,地獄裡感受是無量劫,所以造作一切罪業,無過於破和合僧,這是五逆罪。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這五種罪墮阿鼻地獄,我們要知道。

出家人縱然有過失,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裡面告訴我們,這是他老人家解釋經文,在《四十華嚴文殊菩薩十信章》最末,最後一段是文殊菩薩教導善財童子去參學。這個參學,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尋師訪道,教他參學的態度。跟他說善知識裡面,其中有一些他的行為好像違反了道德,做殺盜淫妄,五十三參裡頭真有,他說那是真善知識。佛法裡講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用什麼身;應以什麼方法得度,他就用什麼方法。喜歡賭博的人,天天上賭場,菩薩要度他,菩薩也一樣進入賭場,跟他們一塊賭。而且每賭都贏錢,大家都看著他:「你用什麼方法?」他就把佛法教給他,這是大權示現。如果看到這樣的人,你就捨棄不親近他,他是個真善知識,你就捨棄不親近他了,那你就可惜了,你的法緣就斷了。這是說菩薩在世間大權示現,這不是我們凡夫能夠測度的,也不是凡情能夠理解的,他決定是利益眾生,決不是自私自利。然後又說了一句,縱然他是真的,我們求學的人也應當真誠、恭敬向他學習,我學習他好的這一面,他不好的那一面我不學,你才能親近天下真善知識,這是教我們尋師訪道應當有的心態。

換句話說,諸佛菩薩在世間示現,佛門裡面常講「龍蛇混雜」。為什麼普賢菩薩教導我們「禮敬諸佛」?「禮敬諸佛」是決定沒有分別,善人惡人皆有佛性,我們心目當中都要把他看作真佛來看待,我們才能成得了佛。如果我們心裡面還夾雜著一些不善,我們就不能成就,這是我們修行能不能成就最大的一個關口,也正是《壇經》裡面所講的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什麼時候我們能「不見世間過」,念佛人功夫決定成片,他功夫得力了。為什麼?你的心純善,純善的心是真心,純善的心是本性。

我們今天這個心壞了,壞在什麼地方?把外面許許多多一些不善放在自己的心裡,自己心變成不善,本來是純善的心變成不善了。可是世間一切眾生,佛常講迷惑顛倒、可憐憫者,他迷在哪裡?顛倒在哪裡?可憐在哪裡?就是專門蒐集外面所有的不善,他專門蒐集這個,外面一些善法他統統遺漏掉了。他不蒐集善的,他蒐集不善的,所以給自己帶來了許許多多災難,這個災難最嚴重的是三惡道。

新加坡有個很聰明的人叫許哲,你看她跟我們講的,她一生心裡頭專門蒐集別人的善法,別人不善的她都當作垃圾丟掉了,她決定不要,這是我們修行的好榜樣。她是個天主教徒,她不是佛教徒,到一百歲才接觸到佛法,才看佛經,還是善根深厚,看了之後她就發心皈依,她到「居士林」來皈依,我連五戒證書都送給她了。為什麼?她五戒全做到了,我們受五戒未必能持,她已經圓滿了,五戒十善都修得圓滿了,這是我們的好榜樣,一百歲回頭也不遲。

前幾天,東北有一個同修打個電話給我,說那邊有一些出家人,他們眼目當中所看到的是非常非常不如法。有些人就說我們要不要去控訴他,把他這個事情揭露。但是又想想,這個事情可能破壞佛教的形象,讓許多學佛的人退了心,這個因果怎麼辦?他還不錯,還能相信因果。所以我就跟他講,我說你自己好好的去衡量,最好還是不要管,他是他的事情,我是我的事情。他為非作歹將來墮三途,我如果要揭穿,要讓許許多多信眾對佛教喪失了信心,我要墮阿鼻地獄,這裡頭業因果報、利害得失要明瞭。

在這個時代,南北朝曇鸞法師註解《往生論》,裡面就有預言,說我們末法時期,修羅、羅剎當家,跟世尊在《楞嚴經》的懸記完全相同。《楞嚴經》裡面佛說我們這個時代,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我們要有智慧抉擇,更重要的要有智慧保護自己,要護法。保護自己護什麼?護自己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心,護自己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的菩薩行。

昨天晚上我跟印度駐新加坡大使在一起吃飯,他問了很多問題,我們也談到這一方面,護法最重要的是護持自己的佛性,護持自己的善心,決定不被外境影響,這是禪定。他昨天問我「三摩地」,印度教也修三摩地,《楞嚴經》裡面講的「奢摩他、三摩地、禪那」,這三種都是禪定的名詞。奢摩他偏重在止,我們中國人講止觀,偏重在止;禪那是止、觀都重視。止就是不受外境影響,人事的環境、物質的環境,不受它的影響。你聽到了,你見到了,你有智慧揀別,在這裡面斷惡修善。

惡怎麼斷?看到惡人,看到惡事,絕不放在心上,惡就斷了,是這樣斷法的。怎麼修善?看到善人,看到善事,要去效法,這叫修善。我們能守住這個原則,菩提道上就一帆風順,才不至於有退轉。凡夫修行不能成就,最大的障礙就是進的時候少,退的時候多,所以進一步、退十步,這才需要無量劫,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。如果只有進步沒有退步,決定是一生成就。怎樣能夠真正做到只有進步,沒有退步?關鍵就在此地,在這個奢摩他、禪定。

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、辨別善惡,決定不能把惡、非放在心裡頭,這就是這部經前面佛教我們「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,要培養我們自己純善之心。這個善知識有過失,我們有懷疑了,心動了,這個事情就麻煩來了,很容易退轉。真正善知識必定會找你去談話,給你解釋,幫助你斷疑生信。我過去初到台中,也有人常常講李炳老的閒話,說得很多,可是我絕不在意。因為我知道,連釋迦牟尼佛、連孔老夫子,你看毀謗的人有多少?大聖大賢過兩千多年了,還有人毀謗他。一個人要不遭毀謗,那不是容易事情,佛菩薩都做不到。你毀謗儘管是你的事情,我看這個老師還是有道德,有學問,我還是要跟他學,決定不受他的影響。可是這些造謠生事的事情很多,李老師自己也曉得,有一次找我到房間裡跟我講解。其實我用不著講解的,那是他的好意,他要堅定我的信心,不讓我離開他,所以我跟他十年,恩德太厚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2008-05-14

卷44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四集  (2000730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頁,經文第五行:

【復次龍王,若離兩舌,即得五種不可壞法。】

昨天我們將兩舌的過失略略的做了一個說明。一切過失當中,可以說最嚴重的是這一條。這一條是屬於行動,而它的根本則是三毒煩惱;如果沒有三毒煩惱,身與口決定不會造惡業。由此可知,三毒是能造,身口七支是所造。古大德教我們,修行要從根本修。根本,就是要轉三毒為戒定慧,這是如來世尊教導我們的。三毒是煩惱的根,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,這是善、惡兩個根本。「從根本修」,我們要知道根本說的是什麼。根本從哪裡下手,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的。根本的根本就是我執,「我」不能不破。破我執是真實智慧,只要有我執存在,在整個佛法裡面,大家都曉得,我執不破你不能入門,大小乘都不能入門。小乘初果須陀洹,怎麼證須陀洹的?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,才證須陀洹果,小乘初果。大乘菩薩五十一個位次,初信位也是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。見惑裡面頭一條是身見,這個身見就是我執,這是我們不能不認清楚的。

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,功夫不得力,天天還在生煩惱。為什麼功夫不得力?你沒有去真幹;天天讀誦、天天講解、天天研究討論,不管用,這是在信解裡打轉轉,沒有去行。要行才能證,你不行怎麼能證?所以真正肯行,這就是真實智慧。真實智慧給我們帶來兩種殊勝的利益。一個是開悟,智慧現前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」,這一句話實際上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,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。你要放得下才行,佛家講「捨得」,你要把身見捨掉,見思煩惱捨掉,你才能得真實智慧,才能夠得明心見性,這是智慧成就了。第二個,你得「真實之利」。真實之利,我們講是物質上的享受不缺乏,圓滿了。

你得兩種利益,福慧二足尊,這才有一點像佛,距離究竟佛雖然很遠,但是你已經有這個樣子,你已經像了。如果見思煩惱斷不掉,不像,你還是十足的凡夫。無論怎麼樣修行,你都出不了六道輪迴,修得再好,也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,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。你要不懂這個道理,不了解事實真相,這一生得不到結果。人天福報不算是果,在佛法裡講五乘佛法,勉強說人天小果;實際上佛法裡面講小果,是阿羅漢跟辟支佛。超越六道輪迴才算是真的有了結果,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不算。所以真正佛法是三乘:小乘是聲聞、阿羅漢,中乘是緣覺、辟支佛,上乘是菩薩、是佛。這才是真正的果報、真實的果報,都是由斷見思煩惱開始。

我們今天如果不把自私自利捨棄掉,怎麼行?這是自己的障礙,頭一關很難破,這個關口破了之後,往後就順利多了。困難當然有,但是比這個困難來說,那是容易解決多了。所以,只要你證得初信位的菩薩,或者是小乘須陀洹初果,佛在經上講,你就有了學位,在三不退裡頭「位不退」,你決定不會退轉六道作凡夫。可是須陀洹跟初住菩薩都沒有離開六道,但是他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凡夫;換句話說,他決定不墮三惡道,這就真的得到保證,決定不墮三惡道。為什麼?不再造三惡道的業了。他只有往上提升,提升有快慢不一樣,根利的他提升得快,根性鈍的他提升得慢,決定不會下墜。

現在我們如何來轉,來做一個回轉?佛法說真的,是轉業,不是滅業。為什麼?五逆十惡業,業的性是真如本性,如果這個業性滅掉了,那善的也沒有了。所以佛法講「斷」、講「滅」,都是一個形容詞,不是真的斷了,也不是真的滅了。是什麼回事?轉變了。轉惡為善,善性跟惡性是一個性,不是兩個性,是真如本性。真如本性為什麼會有善惡?在迷悟,悟的時候純善,迷的時候純惡,是這麼回事情。但是本性上沒有迷悟,本性上沒有善惡,善惡是從迷悟上分的,這才重視轉迷為悟的教學。

整個佛法,無論是顯教、密教,宗門、教下,大乘、小乘,就是一個教你怎樣轉迷為悟,關鍵在此地。迷悟一轉了,善惡當然轉,自自然然轉惡為善,不需要用力的。我們今天就是迷悟轉不過來,所以轉惡為善那麼樣的困難。在轉變功夫上來講,迷悟是根本,善惡又是其次,是枝末。從根本上下手,那就是轉迷為悟。我們執著自己的根身以為是我,執著自私自利,這是迷,這不是悟。由於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,才造十惡業。而十惡業裡面最嚴重的,對自己傷害極其嚴重的是兩舌,挑撥是非、鬥亂兩頭,果報非常可怕。看你造作惡業的影響,你影響得愈大,影響得愈深,罪業愈重,你墮落在地獄的時間愈長,你所受的極苦。我們要細心觀察,要時時反省,要常記聖人教誨。成人之善,決定不成就別人造惡;兩舌是成就別人造惡。世尊在此地教導我們『若離兩舌,即得五種不可壞法』,不可沮壞。

【何等為五?一、得不壞身,無能害故。】

這就是『不壞身』的定義,沒有能夠傷害你的。為什麼沒有能傷害你?因為無我;人有我才會受人傷害,無我就不受人傷害。諸位讀《金剛經》,看到《金剛經》上有一段小故事,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。這個故事詳細的敘說是在《大涅槃經》裡面,《金剛經》上只是提了一下,詳細記載在《大涅槃經》。忍辱仙人是誰?是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的時候,在修菩薩道,他過去生中的事情。歌利王,「歌利」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,暴君,無道之君;歌利就是殘暴、無道,是這個意思。這個修行人,在深山裡面。國王到山上打獵,帶著許多人,裡面也有一些宮女。這些宮女遇到仙人,圍在旁邊向他請教,仙人給她說法。這個國王看到,非常生氣,說是你這個人不老實,調戲他的宮女,立刻凌遲處死。「凌遲」是用刀割肉,一片一片的割,這是最殘酷的刑罰。菩薩一絲毫怨恨的心都沒有,成就忍辱波羅蜜圓滿之相。菩薩不但不恨這個國王,反而感激,為什麼?通過這一次的試驗,他知道他修的忍辱波羅蜜圓滿。所以當時他發了一個願:「將來我成佛的時候,第一個度你。」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,第一個得度的,憍陳如尊者;憍陳如就是從前的歌利王。

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我們受別人一點侮辱,就生氣、懷恨在心,念念不忘。這還得了?這一種心態,跟對方結下冤仇,冤仇怎麼樣?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這多痛苦!這個苦從哪裡來的?自作自受;你自己沒有智慧,你執著這個身是我。忍辱仙人為什麼不痛苦?割的時候他也不痛苦,什麼原因?無我相。我們今天被人家刺了、割了,為什麼會痛苦?有我;執著這個身是我,所以你就有痛苦。不執著這個身是我,他要割別人,你為什麼不痛?因為你不執著那個身是我;你要不執著這個身是我,你也沒有痛苦。

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我執來的,所以佛講凡夫的受有五種:苦、樂、憂、喜,心有憂喜、身有苦樂;當你身沒有苦樂的時候,心沒有憂喜的時候,叫捨受。捨受是正常的,很可惜你保持不住,你的時間很短;捨受要是永遠保持,那就叫禪定、三昧。這五種受都是不正常的受,凡夫有,聖人沒有,須陀洹以上的就沒有了。我們在經論裡面常常看到,佛跟我們講的,色界天人沒有瞋恚、沒有傲慢,他在逆境、惡人,也能夠心平氣和,所以他才能夠超越欲界,才能夠生到色界天。愈往上面去煩惱習氣愈淡薄,但是他的根沒有斷,所以他出不了三界,比不上須陀洹。須陀洹覺悟了,知道這個不是身,這個不是我。

什麼是我?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。這個話很難懂,我常常用比喻說,我們今天的根身,就像我們身體上的一個細胞;我們整個身體,就像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。覺悟的人知道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,一個身,所以他不會執著這個細胞是我,他知道全體是我。佛跟我們說出來了,在經上常講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誰都會念,你沒有證得。你幾時證得十方三世依正莊嚴原來是自己,你證得這個境界,那就恭喜你,你就是法身菩薩了。你證得法身,法身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肯定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所以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沒有了,你這才『得不壞身,無能害故』。

什麼東西能夠害虛空法界?今天的原子彈也不能把虛空法界炸掉,對虛空法界它無能為力,這真的「無能害」。你得的這個身,就是佛家講的,用比喻講,「金剛不壞身」。身如虛空,用周沙界,這個身體六根的作用,見聞覺知都周遍法界。我們遇到佛法,要不能在這上做真功夫,不能得這個真實利益,我們豈不叫白學了?所以,放棄這個肉身,你就得法身;你要不能放下這個肉身,你永遠不能證法身。你能證法身,你就是法身菩薩;你不能證法身,你是六道凡夫。這個道理總是要懂得,要認真去幹。

佛在這個地方教我們修十善,教我們斷十惡;十善的反面是十惡,十惡決定不能做,十善一定要修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這裡。

 

2008-05-12

卷45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五集  (2000731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面,經文倒數第四行,從當中看起:

【二、得不壞眷屬,無能破故。】

這一個果報,我想不論是古今中外,所有一切眾生都希求的;人人都希求,可是未必人人都能夠得到。我們看看現前的社會,夫妻不和,為什麼會不和?這裡面還有一個重大的因素,就是被第三者挑撥,而自己聽了之後,信以為真,不求深入的了解,兩個人彼此懷疑、彼此不信任,這就將整個家庭破壞了。別人離間、挑撥,這是緣,因是什麼?因是自己曾經造不善業;我們自己常常去破壞別人,到後來果報還自受,也有很多人來破壞自己,一定的道理。夫婦、家庭如是,你的團體,社會、國家亦復如是。因果報應是世出世間的定律、真理,菩薩修行成了佛,也沒有辦法改變因果。這個道理在佛經裡面講得很多,講得很透徹,沒有法子改變因果。而且佛法裡面跟我們講的,確實想想看,是很有道理,善惡因果不能抵銷。不能說是我過去造了很多惡業,現在我都做善業了,我將善業來抵銷它,將功折罪;這個世間法有,佛法裡頭沒有,所以不能抵銷的,抵銷是不合道理。

但是佛告訴我們,你造的不善業這是因,這個因要變成果,當中一定要有緣;不善的業因再遇到不善的緣,這個不善的果報才現前。所以佛教給我們,我們不善的業因早就造了,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就造了。你沒有遇到佛法,你怎麼會知道善不善?隨順自己煩惱,天天在造業。所以不善因,是三惡道的業因。五逆十惡的業因哪個人沒有?各個人都有。可是作佛、作菩薩的善因,也是每個人都有,這是佛常常說的,我們十法界的業因統統都有。將來我們到十法界,在哪一個法界去受生?我們當然希望生天享天福,更高的希望,是希望作佛、作菩薩,得大自在,得大智慧。我們這個業因全都有,關鍵在緣上;換句話說,我們這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是隨哪一個緣?如果我們隨順佛的緣,那就恭喜你,你這一生決定作佛;如果你還要隨順煩惱的緣,隨順自私自利,隨順貪瞋痴慢,隨順十惡業,你將來的果報決定在三途。

一切果報不是有人在主宰,佛菩薩不能主宰這個事情,閻羅王也沒有權力主宰,天神、上帝也主宰不了。什麼人作主?自己主宰自己,這個事在佛的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。所以,我們縱然受了不善果報,決定不能夠怨天尤人。縱然是別人欺騙我們,毀謗我們,我們上了當,我們也不能夠怪他。為什麼?他那是個緣,我過去生中造作的不善,所以才遇到。如果我生生世世都行善,這個惡緣我不會遇到的。

我們再想,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,這是世出世間至善之人,沒有比這個更善的。你看現在這個社會,毀謗阿彌陀佛的人多少?毀謗淨土經論有多少?毀謗釋迦牟尼佛就更多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釋迦、彌陀在沒有作佛之前,跟我們一樣是凡夫,所造這些惡業,作佛了還要受報,你就曉得因緣果報不可思議。所以唐朝,許多同修都知道百丈禪師一個故事,野狐禪的故事,這一個歷史記載,決不是虛妄的。百丈大師每天也是講經說法,唐朝那個時候的佛教是教育,不是宗教;佛教變成宗教是清朝中葉以後,這個時間並不長,我們算算頂多也不過兩百多年,不會到三百年。那個時候是教學,寺院、庵堂天天上課。聽眾當中有一個老人,他每天都來聽,所以大家對他很熟悉。人家問他住在哪裡,他說他住在後山,每會必參加,大家都很尊重這個老居士。百丈大師知道,他是個狐狸精,他不是人,百丈禪師知道。

有一天這個老人向百丈大師請教,說明他自己過去生中也是一個講經說法的法師。有人向他問一個問題,說: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?」他回答說:「大修行人不落因果。」這一個答覆答錯了。因為這個錯誤,他墮落到畜生道。墮到狐狸五百世了,修得不錯,現在能變成人形,但是沒有辦法脫離畜生道,求百丈大師幫忙。百丈大師說:「好,明天我們在大眾講經的時候,你出來把從前別人問你這個話,你提出來問我。」所以到第二天上課的時候,他就出來請教:「請問老和尚,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?」百丈大師給他改了一個字:「不昧因果。」這個「不落因果」就沒有因果了。大修行人是什麼?佛是大修行人,法身菩薩是大修行人,他還有沒有因果報應?有,不是沒有。這個老狐狸過去答覆的是沒有,這個答覆錯誤了。百丈大師是說不昧因果;因果有,清楚,一點不迷惑。

我們知道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所累積的業習種子,善、惡都是無量無邊。所以成佛,佛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,也遇到很多悖逆之事。那是什麼?過去生中的不善業因現行。現行,佛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不像我們,我們遇到挫折,不知道原因是什麼。他們遇到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一筆帳,好,現在勾掉了,銷了,報掉了。所以不昧,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修行人應該怎樣做?從今之後不再造惡業了,這是真正回頭,轉惡修善。順境裡面,絕不生貪戀之心;逆境裡頭,決定沒有瞋恚的心;順、逆境緣,都要以平常心,以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來處事待人接物,這就對了。挫折、冤枉決定是有,不要說沒有,釋迦牟尼佛都有,「佛中之王」阿彌陀佛也有。所以真正覺悟的人,對於因果非常慎重。我們從這個道理省悟過來,我們對於人生宇宙的看法就轉變了,這就是《法華經》上所說的「入佛知見」,佛是圓滿大覺。

人與人之間要和睦,人與事、人與物,再發展到家與家、國與國、族群與族群,不要競爭,競爭不好,要合作。要和睦、要合作。合作大家都有福,競爭到最後就變成鬥爭。競爭的發展,不可能不鬥爭,鬥爭是非常悽慘的,這是極重的罪業。所以真正覺悟了,就跟冤家債主,我們那種怨恨,也要把它化解。他對我們不和睦,我們對他一定是和睦的,他對我們的心不平,我們對他的心是平等的,時間久了,自然就能感化了,化開了。這個決不是一時,是長時間的。所以諸佛菩薩為我們示現,世尊、彌陀都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,一直到現在,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人毀謗,你才曉得這個業因果報非常嚴重。我們要在起心動念上去改過,無論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都應當和睦相處,都應當互助合作。我們看到一朵花,看到一棵小草,被別的枝條妨礙了、壓抑了,我們把它解開,讓兩面生長都很活潑。對物都應該如此,何況對人?

世出世間聖賢常常教導我們,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不跟人結怨,有冤結要把它化解。這是智慧,這個叫善心、善行,學佛就要從這裡學起。這一段告訴我們,我們決定不兩舌,決定不挑撥是非。這個要注意,為什麼?有的是有意、無意。有意大概是與自己利害發生衝突,想方法破壞別人,怕別人妨害自己的名利,這是有意的。無意的是聽信謠言,人云亦云,於自己確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,喜歡聽信謠言,喜歡傳播謠言,這個習氣很多人有;可是這種造的業,他還是要受報。換句話說,我們如何對待別人,一定感得別人怎樣對待我們。所以中國聖人說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這個話是深明因果報應,我自己不願意受的,我決定不能夠加諸別人。我不願意別人挑撥我的家人,不願意別人破壞我的家庭,挑撥我的事業,破壞我的事業,我就決定不可以破壞別人。

兩舌的果報,是要隨著它的影響。如果它影響的範圍愈大,影響的程度深遠,它的罪報就嚴重。特別是佛門裡面,佛法,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,佛法是人天眼目,誘導人斷惡修善,幫助人超凡入聖,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行,第一等的事業。如果你輕易的去破壞、去阻擾,毀謗、陷害,果報在阿鼻地獄。經論裡面常講,殺人罪很重,你是斷人的身命;其實這個罪,跟斷人慧命的罪業不能相比。什麼叫斷人慧命?把別人學佛的機緣斷掉了,對於佛法的信心破壞了,這個罪過重,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重罪,墮阿鼻地獄。五逆罪裡最重的就是這個罪,「破和合僧」。這五種罪都是墮地獄,但是墮地獄的時間長短不一樣。所以五逆罪,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,都是墮阿鼻地獄,時間短;破和合僧墮阿鼻地獄,時間長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尤其是一個純正的佛法,你要是破壞,可不得了。業因果報我們必須要曉得,我們不希望有別人來破壞我們的家庭、眷屬、事業,所以我們決定不能夠挑撥別人,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
 

2008-05-09

卷46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六集  (200081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頁倒數第四行,最後三個字看起:

【三、得不壞信順本業故。】

這是說離兩舌所得的第三種殊勝果報。『本業』是指我們在這個世間從事的一種行業。這個意思是說,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,你都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與隨順,當然你的事業就一帆風順,你的事業決定會成功。這是我們現在人所謂的人緣好,你能夠得到許多人來協助你,成就你的事業。得到很多善友來幫忙,這是緣。真正的因是在離兩舌,是在不妄語。所以從這個地方,我們可看到不妄語的殊勝功德,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。就因果道理上來說,我們能夠不破壞別人,所以自己無論經營什麼樣的事業,也不會遭別人來破壞,這是果報。

如果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,我們在事業上還遭受別人嫉妒破壞、惡言相向,這個事情不是沒有,有的,那是什麼原因?過去生中做的不善,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絕對不是我這一生所修的沒有感應,你這個懷疑就錯了。佛家常講「因果通三世」,我們這一生的造作,所受的一切果報,業因前世種的。前世修的不善,這一世修的雖然很善,還不能夠免惡報。但是我們心裡明白,來生這一種惡緣惡報就不會有了。所以這一生當中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一定要隨順佛陀,一定要有信心,決定不懷疑。

以往沒有遇到佛法,做錯事情太多了,這是肯定的。如果我們積極修善,斷惡修善,真的像了凡居士那麼樣的認真、那麼樣的努力,過去生中的不善果報也能改善,這就是佛家講的勇猛精進。如果不是勇猛精進,這個定業很難轉,不容易轉的。我們這一生所修積的來生得報,所以不能不勇猛精進。勇猛精進,我們這一生得的是花報,果報比這一生所受的花報更要殊勝。

【四、得不壞法行,所修堅固故。】

『法行』是講我們修行,這就是講學佛,你學佛也不會被人破壞。這個事情我們見得很多,有一些在佛法裡面修得很好的,也學了很多年,遇到一位知識勸導他:「還有法門比你這個更殊勝的。」這一勸他心動搖了,捨棄了,跟別人學去了。這就是破壞他的法行,這是惡友,在現在這個社會很多,正如《楞嚴經》裡面所說的,這個末法時期,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。

有不少同修來跟我說,他說他的同參道友們,以前都念《無量壽經》,都念阿彌陀佛,修了很多年,不錯了,現在跟別人走了,不相信《無量壽經》了,也不念阿彌陀佛了,來跟我說他憂愁得不得了。我說不必憂愁,各有因緣,要懂這個道理。各人有各人的業因業緣,佛都奈何不得,我們有什麼能力?我們勸導他,盡到做朋友的責任,他信不信是他的事情,我們不能干涉,干涉就把自己的道心擾亂了。這個人雖然跟別人走了,捨棄了淨宗法門,說不定過幾年他又回來了,很難講的。我們自己修得很好,這是個榜樣,過幾年比較比較,他覺得你修得不錯,「我不如你」,他就很可能回來了。這個時候用言語勸他是起不了什麼效果的,決定要以真正的行持,長時間去感化,這才能起作用,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

我們想想,當然這個因與緣都是兩舌,挑撥。挑撥的人有兩類,一個是有意的,有意破壞他的,一種是無意的。無意的也很多,他自己本身不認識,他修了邪法,他勸他的一些朋友們都跟他一樣去信邪法,把邪法當正法,把正法看作邪法。尤其是我們今天提倡的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一直到現在,反對的聲音很多。李炳南老居士得到這個本子,當年在台中開講的時候,好像是一九五0年,在民國三十九年,那個時候就有人批評。不過那個時代的人,心地還比較淳厚,批評還不是直截,這是人家的德行,講得很含蓄。現在人沒有這種含蓄的情趣,沒有了。嚴厲的指責。受這個影響的人,有。所以同學來問我:「那怎麼辦?」我說:「隨他去,各有因緣。」這是什麼?自己認識不清,道心不堅固,才會受兩舌離間動搖了法行。

所以佛法,佛常常在經典裡頭教導我們,要深解義趣。你對於經教的義理了解得愈深愈廣,你的信心才堅定;願心堅固,終不動搖。這個會集本,正如夏老居士往生之前所說的,這個會集本會傳遍全世界。世界上明眼的人很多,有智慧的人也不少,九種本子擺在面前,他自己可以選擇。九種本子都好,無論用哪一個本子,只要老老實實去修行,都能夠往生淨土,都能夠見阿彌陀佛。九個本子,到底哪個好,哪個不好?沒有標準,標準在自己。這幾個本子,哪個本子你看得很順,看得很暢通,意思很明顯,這個本子對我就契機,契機就得利益。諸位要曉得,講經說法是給你介紹,是緣,能不能成就是你的功夫。功夫是什麼?功夫是信、願、行。信什麼?不是信這個經本,是信阿彌陀佛。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經本,它內容介紹的都是教你信阿彌陀佛、信西方極樂世界,這就沒錯。所以只要建立信心,具足信、願、行這三個條件。

行,決定要依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綱領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「都攝六根」裡面,決定圓圓滿滿包含了十善業道。為什麼?如果你造十惡業,你決定沒有辦法收攝六根;果然收攝六根,這個人決定是純善之人。以善心、善行,念佛才得往生淨土。我們通常講發菩提心,這都是泛泛而言。怎麼發菩提心?發菩提心要哪些條件?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面三位善知識,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寶。吉祥雲比丘代表佛寶,所以教念佛法門。海雲比丘代表二住菩薩,治地住,代表法寶,就跟你講發菩提心,那裡頭說得詳細。我們讀了之後才知道,原來菩薩發菩提心跟我們完全不一樣,要真幹。妙住比丘代表三住菩薩,代表僧寶,修行住,怎樣修六度萬行。《華嚴》雖然講了許許多多法門,但是指歸淨土。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宗初祖,在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

我們自己要得『不壞法行,所修堅固』,決定不能夠妄語、兩舌。這個毛病不能改掉,菩提道上就不可能一帆風順。你的逆境、惡緣,總是不容易擺脫,這些障難從哪裡來的?一定要曉得,是自己過去今生所造的。如果你要是怨天尤人,你是罪上又加罪,墮落、受苦還是自己,沒有人代替。不懂佛法的人,往往受到災難自己心不平,總是覺得別人陷害他,總是覺得別人對不起他,社會對不起他,甚至於是老天爺對不起他,佛菩薩對不起他,這個造業就重了,這是不解如來所說義。

真正通達佛教誨的義趣,我們就覺悟了,世出世法不離因果。因決定是自己造的,佛沒有辦法給你。佛要是能給我們,我們就不要修行了,佛大慈大悲,讓我們都成佛。這是辦不到的,是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」。佛的慈悲只是把道理跟我們說清楚,修學的方法提供給我們;他是個過來人,把他修學的經驗提供給我們做參考。我們能相信,順著他的道路去走,我們決定有成就。佛對我們的加持只是如此而已,這個諸位要懂得。就像我們作學生聽老師的,老師對我們的加持是教導我們,路一定要自己走。你在學校念書,老師教你,作業要自己做,不能說老師代你做作業,哪有這種道理?老師代你做作業,你能成就嗎?作業一定要自己做。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的修行,修什麼?把錯誤的行為修正。我們前面念過的,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、妄語、兩舌,這是錯誤行為;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,永遠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行、不妄語、不兩舌,這就叫修行。

所以諸位,「修行」兩個字定義一定要認識清楚,不是說我每天讀經是修行,我每天拜佛是修行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還是殺盜淫妄,那有什麼用處?拜佛也沒有用處,做再多的好事都沒用處。這種例子很多很多,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裡邊看到很多。有一些人在一生當中,造了很多罪業,發了大財,但是這個發財都是昧著良心欺騙別人賺得來的。到晚年也知道後悔,也知道錯了,天天拜佛,修橋補路,盡做好事,最後還是得惡報。什麼原因?這個業轉不過來。轉不過來,實在講,做得不得力。欺騙別人,賺了十萬,拿個兩萬來做好事、來拜菩薩,這有什麼用處?所以我們仔細去觀察,都是對於教理欠通,他所行的不力了。

如果真的通達、真的勇猛精進,業報能轉,哪有不能轉的?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,臨終懺悔還能夠上品中生。由此可知,勇猛精進是真能轉。轉不過來的,不是勇猛精進;是想轉,但是貪瞋痴沒有完全放下,以為做一點好事就可以彌補了。你做了十分惡,你才做兩分善,轉不過來。做了十分惡,必須有十二分的善,那可能轉過來了。這些道理、事實,經典上有,古人筆記、傳記裡頭有。如果你自己冷靜的來觀察,在我們周邊環境、我們認識朋友當中,有!活生生的就在我們面前,我們能看到。才知道世出世間業因果報是真理、是定律,不但是六道凡夫不能改變,三乘聖人、諸佛如來也不能改變因果。所以世尊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誨,十善業道是頭一堂課。我們從這個經入門,也在這一部經上得大圓滿。十善都做到了,都做得非常清淨圓滿,你就成佛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
 

 

2008-05-08

卷47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七集  (2000年8月2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面,經文倒數第三行,從最後一句看起:

【五、得不壞善知識,不誑惑故。是為五。】

這一段是說明離兩舌過失所得到的五種殊勝福報。前面四種介紹過了,最後這一種是第五種,『得不壞善知識』。善知識是我們的老師,是我們的同學伴侶,這對於我們學業、道業的成就關係最密切,可以說在增上緣裡面,這是第一個重要的增上緣。佛在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頭一條就告訴我們,要親近明師,這就是此地講的「善知識」。明,不是說這個老師名氣很大,現在講的知名度很高,這個不見得有效果。佛家講的「明」是明心見性,真正在修學上他有修、有學、有證,當然最好他是證果的;縱然沒有證果,也是有真修實學,這樣的老師我們親近他決定得利益。

可是善知識很難得到,自古以來所謂是「可遇不可求」。善知識到哪裡去求?愈是真善知識愈謙虛,決定不可能自讚毀他,說「別人不如我,我什麼都行」,這種善知識古時候沒有,現在很多,現在都是讚歎自己,都是毀謗別人。我們要曉得,凡是自讚毀他決定不是善知識。善知識都非常謙虛,處處都忍讓,絕對不會說是任何場合站在別人前面,要爭著出風頭,沒這回事情,他們決定不會幹這個事情。真正修道人,說老實話,他們的態度是「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無事」,他們的生活環境是極清淨的。所以只有我們凡夫去找他,他也很慈悲,他不能不教導我們;我們不找他,他再不會找我們。所以學,自古以來世出世間法,大家都聽說「求學」,學是我們要去求的,他不會主動來教你,沒有這個道理。

佛法是師道,師道一定是尊師重道,你才能求得到。求的態度要真誠、要恭敬、要謙虛,這三個是必須具備的條件。沒有這三個條件,諸佛菩薩來教導你,你也得不到利益,這個是一定道理。可是真正善知識,無論是世法佛法,決定是仁慈的,你只要具備真誠、恭敬、謙虛的條件,你去求他,絕對不會拒絕的。他要拒絕你,一定是這三個條件當中缺一個,他會拒絕你;三個條件統統具足,沒有拒絕的理由,他會很認真的幫助你、成就你。

我在年輕的時候,曾經親近很多善知識,沒有一個拒絕的。我們有作學生的良好態度,真正想學,得到善知識特別的教誨。一九四九年我到台灣,常常想著人間的苦難:如何幫助自己,如何幫助別人?想了許許多多的問題,到最後得出一個結論,都是人的關係。古人講得好:「人存政舉,人亡政息。」於是我才真正體會到制度是次要的。很多人問我:「法師,你到底贊成君主,還是贊成民主?」君主、民主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麼?好人。這個領導人是好人,君主也好、民主也好,大家都享福;這個人不是好人,君主、民主大家都遭難。人的問題!

研究人的問題,那就不能不去研究哲學了。怎麼做個好人?怎樣開智慧?這才一心一意想學哲學,也親近幾個老師,最後我選定方東美先生。他很慈悲,我們原先的目的只是希望他准許我們到學校去聽他的課,我們就很滿足了。他看出我們真的有誠意,確實想學,我們對老師恭敬,我們的態度非常謙虛,百分之百的接受教導。這樣一來,他不讓我到學校,在他家裡教我,每一個星期天到他家裡上課,學生就我一個。一個老師、一個學生,在他家裡小客廳小圓桌,泡一杯茶,這樣上課,我的哲學是這樣跟他學的。特別愛護。他的學生太多太多了,為什麼要這樣特別照顧我?就是具足這三個條件。具足這三個條件的學生不多,這就是可遇不可求;學生要找個老師不容易,老師找個學生也不容易。以後很多同學們知道了,對我都很重視、很讚歎,說:「方老師眼睛長在頭頂上,沒有瞧得起任何人。他能這樣對待你,那你一定很不簡單。」

你們在香港的同修,大概在香港都知道唐君毅先生。唐君毅是方先生的學生,這是一個很有成就的。方老師對唐先生也非常愛護,也常常跟我們提起。所以,我們自己本身要具足求學的條件,就是做學生的道理你要懂。你是個好學生,自自然然佛菩薩、上天就會跟你安排個好老師;你不是個好學生,你遇到好老師也枉然,你也得不到利益。

以後我接觸佛法了,我親近章嘉大師,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都得到特別的照顧。由此可知,我們自己能不能有成就,得不得到善知識、善友的幫助,全靠自己。自己要有真因,外面才有好的助緣。因、緣都具足,果報才會現前。凡事怨天尤人,決定不會有成就。總覺得自己是對的,別人是不對的;總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,連老天爺也對不起我,我就沒救了。為什麼?所有善知識、善緣看到你敬而遠之,不敢碰你。這個道理要懂。真誠、恭敬、謙虛,處處忍讓。

做學問的人,沒有領袖欲、沒有佔有欲,他都是非常熱心站在旁邊、站在後面幫助別人,所以能與一切人和睦相處。退在後面。我一生都是幫助人,只要人家願意接受我們的幫助,他所作所為是正法、是利益社會大眾的,我們就會相處很好。過去韓瑛館長,我們相處三十年。她往生之後,我們接受李木源居士的邀請到新加坡來,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。因為他們是居士身分,所以我們在一起,他總把我擺在第一位,他們在第二位,這個是在家人尊重出家人。如果他們兩位是出家人,我一定讓他站在當中,我站在他旁邊,一定的道理。謙敬不只是一生,生生世世。世出世間大聖大賢,永遠是謙敬的。《論語》上面,學生讚歎夫子的德行: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。」最後,忍讓,讓是謙虛。處處讓,時時讓,讓是美德。

什麼叫「不壞善知識」?你親近善知識這個緣,絕對不會有人破壞,你得不壞善知識。親近善友,特別在這個時代,毀謗嫉妒在所不免。我親近的三位老師,真的是三位大德。有人知道我跟他們學,就有人來阻礙,來勸我:「他們不是真正的好人。」嫉妒障礙,勸我們退心,去另外找別的善知識。說章嘉大師是政治和尚,說李炳南老居士是四寶,說方東美先生厭棄他的元配。說閒話的人多,我們聽聽一笑了之,我還是一心一意跟他們學。輕易聽別人兩舌挑撥,我們的心就動搖了,信心就喪失了,這是自己沒有福報、沒有善根,聽信謠言。他說的那些話是不是事實?我們不經過調查輕易相信,愚痴到了極處!我們有沒有調查的必要?有調查,你的心已經不誠不敬了。為什麼?你產生懷疑。如果對老師真的有信心,這些話聽而不聞。要用這種態度,才能保住自己道學,不至於受到別人的妨礙。

『不誑惑故』,「誑」是欺騙。老師不欺騙我們,我們做學生的人決定不欺騙老師,以真誠心相待。人生在世,古人都感嘆,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遇到一個知己,可以沒有隱私、沒有隱瞞說話的,你這一個人這一生值得了。我這一生還遇到好多個。最重要的,是自己要具備不誑惑別人。不但對老師,對父母、對尊長、對朋友、對一切眾生,我們都不欺騙,沒有欺騙的理由。為什麼欺騙眾生?我不欺騙別人,別人有欺騙我,我也歡喜接受。為什麼會有這個果報?我這一生懂得這個道理,不欺騙別人,過去生中沒有遇到佛法,大概也騙了不少眾生,今天別人來欺騙我,冤冤相報,帳就這樣結掉了,好事情。他騙我,我不騙他;他毀謗我,我讚歎他。帳結掉之後,善緣成熟了。所以總要記住,真正修道人、真正做學問的人,一定要懂得化敵為友,這就是你成就了,跟人不可以對立。

我也常常勸人,在這個社會不要競爭,我們學佛人懂得因果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你有所發明,現在這個世間,一切有發明的人都申請什麼?專利。我也曾經勸一位科學家,現在在美國,他是中國人,他發明的東西也有一百多種,樣樣都申請專利。我告訴他:「放棄專利,你的利得的更大。你那個專利很小,一點點。為社會眾生造福,你要專利幹什麼?」這要智慧,要真正想通。文人的著作不要版權,你的東西是好東西,是一個利益社會東西,你何必要版權限制住,「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」。你把你自己的善,本來可以能夠擴散到虛空法界,你把它畫個圈圈,死在這個地方,不能夠產生廣大的影響,這是絕大的錯誤!都是自私自利害了自己。

聖人、賢人,中國人稱聖賢。什麼叫「聖賢」?通達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的人,這個人稱聖人、稱賢人,在佛法裡面稱佛、稱菩薩,他們通達明瞭。通達明瞭的人,哪裡會有什麼專利、所有權?不可能的事情。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善知識不誑惑我們,我們也不誑惑一切眾生,你才能得真善知識的教誨,你才能夠親近諸佛菩薩。這是五種不可壞法,這五種不可壞法的真因是不兩舌。這五種不可壞法,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善業、一切真實功德。

【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】

前面講不是學佛的,要是學佛,志在無上菩提的人。

【後成佛時,得正眷屬。】

『眷屬』,是講法眷屬,你的團體、僧團,大家在一塊修行,

【諸魔外道不能沮壞。】

為什麼?你沒有惡的因。諸魔外道雖然是惡緣,你沒有惡因,惡緣再多,它不起作用。因要正,因不能不正,十善業是正因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2008-05-07

卷48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八集  (200083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古時候國家有災難,地方上有凶災,國王與地方的官員都知道用佛法來教化眾生,上下都能夠依教奉行,蒙佛的感化消除災難,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的例子。到底有沒有效果?史實可以給我們做證明。為什麼會有效果?這個道理很深很深。佛教大乘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,儒家跟其他宗教也有講,但是沒有佛法講得清楚,這是佛法典籍豐富。

佛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諸佛剎土一切眾生,是同一個因生的;這個因,就是佛法講的心性,同一個心性生的。就像我們人的身體一樣,它是一個身體;這個身體許許多多的細胞,我們現在知道細胞並不是最小的,細胞是由原子、電子組合的,近代科學家告訴我們,原子、電子也不是最小的,還有比電子更小的,億萬分之一的,稱為「夸克」;我們世界所有一切眾生就像最小的物質一樣,不知道整個身體是自己,執著那個小粒子以為是自己。他什麼時候知道整個身體是自己,然後就曉得,任何一個粒子都能影響全身。就像我們身體一樣,任何一個細胞、任何部位,你用針扎一下子,全身感覺到疼痛,我們懂這個道理。

所以佛教導我們,當有災難的時候,一定要反省、要改過、要自新,這樣就能夠化解災難。所以它有很深的道理在。佛陀的教育,確確實實是世出世間究竟圓滿至善的智慧教育,世出世間所有問題都能幫助我們解決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些不祥的災變,我們常常聽到的水災、旱災、地震、風災,這一些確確實實都是我們有情眾生所做不善業感召的。如果要是說這些自然災害與我們思想行為不相關,這是錯誤的,這個觀念錯誤。

過去的人,在中國過去兩千年當中,帝王的時代,可以說很少帝王是沒有接受過佛法的,幾乎是沒有。佛法從漢朝時候傳到中國,我們知道是後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到中國來的,公元六十七年。傳到中國來之後,中國士大夫階級,現在講的是知識分子,古時候講士大夫階級,現在就是講的知識分子,無論他相不相信,沒有不讀佛書的,多多少少都讀,影響很深。年輕,血氣方剛、成見很深,不能接受,晚年的時候,很多都接受了。最具代表的人物,韓愈。韓愈在年輕的時候排斥佛法,晚年的時候皈依大顛和尚,認真學佛,知道過去見解思想錯誤了。所以從前讀書人有個好處,他知道自己過失,他能懺悔、他能改過,這是很難得的。現在有一些人非常頑固,雖然知道錯了,錯了也不承認,也不肯改,這個果報就很悽慘。我們不能不懂這些道理,不能不細細觀察過去現在這些事實,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。

佛法是從日常點點滴滴生活教育,一直到你徹底明瞭虛空法界真相,所以它是一個圓滿的教學,我們應當理解,遇到是大幸。許多政治家,對於宗教產生懷疑,這是他認識不夠。為什麼中國古代幾千年來改朝換代,每一個帝王都尊崇佛教?原因是他了解、他認識,佛、菩薩、自身以及他教化所有的眾生。對國家來說,《梵網經》裡面有兩條。第一條,「不作國賊」,這是佛法決定不許可的,這個國主歡迎,對國家有大利益了。第二,「不謗國主」,國家領導人縱然有過失,不可以毀謗。為什麼?他是全國人信賴的中心,如果對於國家領導人毀謗,引起全國人的猜疑,這個國家就危險了。所以可以規勸,不可以毀謗。我們想,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領導人所歡迎的。

儒家教人,譬如世間報仇,「殺父之仇,不共戴天」,這個大仇一定要報;可是你殺父之仇這個仇人,現在他是政府的官員,你就不能報。為什麼?他為人民服務,你要是把他殺掉,報了仇,他服務得很好,做得很好,你讓許許多多百姓沒福了,你這個罪過重了。什麼時候報仇?等他退休了再報。很有道理。他沒有退休,他現在所做為人民、為社會、為公益事情在獻身,這個不能報,殺父之仇都不可以報。我們想想,聖人教人真的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

《瓔珞經》裡面也有兩條。佛教導我們第一條,「不漏國稅」。現在多少人想盡方法逃稅,這是佛法不許可的。佛弟子不盡義務納稅,這錯了,犯戒了。納稅,是人民應盡的義務。國家靠稅收,以這個收入來建設國家。政府國庫空虛,沒有錢從事許多建設的事業,人民就沒福了。所以納稅是什麼?納稅是造福社會、造福人群,這是慈善事業裡面第一個,我們應盡的義務。第二條,「不犯國制」,國制是國家法律,一定要守法。

你們想想這四條戒,政治領袖如果讀佛經,知道這四條戒,他一定歡迎,他一定主動來推行佛陀教育。許多人問:什麼是正法?什麼是邪法?這四條戒就是界訂邪正的標準。不知道愛國家、愛民族,傾向外國,欺負自己的國家,這是國賊,這個不是佛法。毀謗國家領導人,批判國家的行政,分離人民的感情,挑撥族群的糾紛,這不是佛弟子,佛從來沒有這樣教學過的。

逃稅,全世界,中國、外國。外國人從前老實。方東美先生那個時候,我跟他學習的時候,這是在四十多年前。他曾經告訴我,五十年前,那個時候講五十年前,現在再加上四十年,九十年前,他說那個時候的美國人很可愛,美國人有正義感。現在美國人被東方人同化了,東方人逃稅種種聰明技巧,美國人學會了。文化交流,我們把他們的壞東西學會了,他們把我們壞東西也學會了。好的不學,專學壞的。也學著逃稅,也學著貪污了。一味講求利害,講求自私自利,道義沒有了。鑽法律漏洞,這就是犯法。佛教導我們的,「不作國賊」、「不謗國主」、「不漏國稅」、「不犯國制」,這都是佛教化一切眾生如何愛護國家。你這四條做到了才叫愛國;你這四條做不到,愛國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佛陀字字句句教導我們,含義都深遠無盡。

《大集經》裡還告訴我們,他說世間要是沒有佛,這也是假設的話,而實際上也是真的,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一萬二千年過去了,世間沒有佛了,賢劫第五尊佛是彌勒菩薩示現成佛。這個時間很長,《彌勒下生經》上告訴我們,他什麼時候再來?五十六億萬年之後。換句話說,五十六億萬年,釋迦牟尼佛法運過去之後,有這麼長的時間這個世間沒有佛,要等彌勒佛下生講經說法,這個時候佛法才出現。所以佛在經上常講: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」真不容易!我們恰恰好能夠生在這一萬二千年當中,你才遇到佛法。沒有佛法的時候,佛說了,「善事父母即是事佛」。於是我們就曉得,佛法在這個世間消滅之後,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度化眾生的事情交給地藏菩薩。觀音菩薩他不交,文殊、普賢這些大菩薩他都不付託,單單付託地藏菩薩。是什麼意思?地藏菩薩代表孝親尊師,世間沒有佛法的時候,你懂得孝親尊師,就是跟事奉佛陀沒有兩樣。這是個表法的義趣,我們都要懂。

佛陀的教誨,始於事親。淨業三福第一句話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佛教人從這裡開始,也是到這裡圓滿。千經萬論,長劫修行,到最後就是這兩樁事情圓滿,圓滿就成佛了。你把孝親尊師的道理搞清楚了,圓圓滿滿落實在你生活當中,落實在你處事待人之處,你就叫成佛了。由此可知,千經萬論、四十九年的說法,說什麼?無非是說孝道跟師道的大道理,孝道與師道的落實,佛就說這個。

說到究竟處,佛指示我們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父母、皆是我們的老師。這個話初學的人很難體會,愈深入你就愈發現佛這兩句話有道理。到什麼時候你能夠肯定接受?覺悟。大乘圓教初住菩薩接受了,完全沒有疑惑了,認真奉行。從初住到等覺,這個菩薩位次四十一個階級,他修什麼?無非是落實這個理念而已。十法界裡面的人,只能說是聽佛有這個說法,縱然不反對,沒有法子證實。為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。還是有分別,還是有執著,所以只能是聽說而已,「聽佛有這個說法,是不是事實,我還不敢肯定」,這是我們凡夫,因為對佛尊重,不敢反駁。不是佛教徒,對佛沒有這個尊重心,就提出批判了。佛說的是真話,要用智慧、要用實踐去證實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2008-05-06

卷49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四十九集  (200084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昨天台北淨宗學會謝居士打個電話給我,要我跟他們談談修行的方法。現在他們也在收看我們的網路。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,「修行」這兩個字的定義首先要搞清楚。「行」是行為,行為包括的範圍就太大太大了。佛跟我們說法,將無量無邊的行為歸納為三大類,這個大家都熟知的:身、語、意,再多的行為,也不出這三類。「身」是身體的造作,「語」是言語,「意」是思想、見解、念頭。「修」是修正。如果我們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行為有了錯誤,將錯誤修正過來,叫做「修行」。佛陀的教導著重在修行,只有修正自己錯誤行為,我們才能得真實的利益。

學佛的同修都能夠肯定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有六道輪迴,這個事情不是假的。六道輪迴也不是釋迦牟尼佛首先說出來的,最早講六道輪迴是婆羅門教,就是現在在新加坡大家熟知的興都教,古時候稱婆羅門教,在中國稱印度教,他們有八千多年的歷史,比佛教早得太多了。他們自己說有一萬多年,但是今天世界上肯定他們大概是八千五百年,是很古老的一個宗教。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介紹婆羅門教,婆羅門教修禪定,這個禪定我們講的是「世間禪定」,四禪八定。

我們知道六道是六種不同的空間,雖然畜生道有一部分我們見到,有一部分我們見不到。畜生的種類很多,見得到的是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空間,不同空間我們就見不到了。可是禪定能夠突破,我們在講席當中說了不少。空間怎麼來的?六道是六種不同的空間,四聖法界又是四種不同的空間,一真法界也是一個不同空間。從理論上講,空間維次是無限量的。佛跟我們講十法界、講一真法界,是講大的,沒有講細的,細的則是太多了。怎麼來的?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於是我們就能夠體會到,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,所以不同維次空間當然是無盡的。

如何突破?今天科學家都在想方法,還是沒有辦法突破這個空間維次,如果能突破四度空間,那你就能見到過去、未來了。而古老的修行人,他修禪定。禪定是什麼?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。放下得愈多,突破的層次就愈多,於是六道他見到了。天道很複雜,佛經裡面講天有二十八層:欲界有六層,色界有十八層,無色界有四層。所以只要把原因找到,將原因消除,這個事情就不難解決了。所以六道的狀況,古老的婆羅門修行人很清楚、很明瞭,他們說得不錯,今天西方科學家也確實證實有輪迴的存在。

我們在前兩三個月,還收到美國同修寄來的一個剪下來的報紙,這是美國最近發生的。一個一歲多的小女孩,說她前生是美國的原居民紅番投胎的。一歲多,她能夠說一百多年前紅番的土話。現在懂得這個土話的人,在全美國他們說也不過只有幾十個人,很少人能懂了。她說的是那個話,確實被人證實。她說的是一次跟白人戰爭,她是戰爭裡面死去的,說那一次戰爭的狀況,這是確確實實證明她真的是轉世輪迴。像這種例子,現在在世界上、在中國都很多。不要說過去,專門收集現前的。

但是,輪迴之所以然的道理,婆羅門教就沒有法子說出來了。他是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世尊這才出現在世間。他來幹什麼的?他出現在世間,就是為大家解決疑難的。我們這個世間人能解決的,佛不會多事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」。你們想解決而解決不了,而且這個問題是一個正確的問題,佛菩薩大慈大悲,我們有這個念頭想解決問題,這個念頭就是「感」,眾生有感,佛菩薩決定有應,感應道交,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。佛出世之後,不僅是六道輪迴所以然的道理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而且告訴我們輪迴之外還有法界,有四聖法界,有一真法界,這是古老婆羅門教裡面全都沒有提到的。

四聖法界是相似的法界,六道純粹是虛妄不實,我們一定要曉得。生天,天不究竟。許多人把天當作究竟,佛告訴我們天不究竟,天的福報比人間大,壽命比人間長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非想非非想天的壽命八萬大劫,這個壽命之長我們無法想像。但是八萬大劫到了怎麼辦?還是要搞輪迴。那是到最高的地方了,最高的地方壽命完了,那就往下墮落,沒有法子向上再提升。所以這些事實真相,我們總要清楚。佛跟我們說的話,沒有一句話是妄語,沒有一個字是欺騙眾生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:「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誑語者、不異語者。」說得這麼清楚。

我們做學生的人,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對老師要誠敬。印光大師說得很好,誠敬就是入道之門。這個不但在佛法,世間聖人,儒家、道家教人,也都是從誠敬入門。再看看西方的宗教,沒有一個是例外的。不誠,你什麼都學不到;你能夠學到的,世智辯聰。儒家講的「記問之學」,你聽得很多,你能夠記得一些,於是道聽途說,解決不了問題,不是從你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,你所講的是別人的。釋迦牟尼佛、孔老夫子值得我們尊敬的,他不是敘說別人的,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。而且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眾生雖然無量無邊,真心本性是一個,決定沒有兩樣。所以「生佛不二」,眾生跟佛不二,性相不二、理事不二,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太多了。所以我們從哪裡入門?從誠敬。《觀無量壽佛經,》佛教導我們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我們沒有誠敬就不孝、就不敬,所以孝敬是從誠敬裡頭生起來的。因此十善業道,就成了基本的科目。

修行不能成就,不單是現前,現前不能成就的人多了,太多太多了;古時候修行人,也是成就的人少,失敗的人多。原因在什麼地方?內有煩惱,外有誘惑,這真的叫「內憂外患」。內裡面自私自利、貪瞋癡慢,這是內;外面有名聞利養,有五欲六塵誘惑。你怎麼得了!佛在經上常常提醒我們,「財色名食睡」,這叫五欲,「地獄五條根」。你貪著一條你就會墮地獄,五個都貪,還得了!又貪名、又貪利、又貪地位、又貪權力、又貪女色、又貪財寶,非墮地獄不可!

儒、佛典籍裡面所講的「大丈夫」,佛典籍裡面所講的「大英雄」,什麼叫大英雄?什麼叫大丈夫?能夠克服這些欲念的,這個人了不起!一般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,這個人叫英雄,這個人叫大丈夫。世出世間聖賢都做出榜樣給我們看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、做的樣子,他是王子出身,別人求富貴未必求得到,他富貴現成的。捨棄王位、捨棄富裕的生活,這是名聞利養他放下了,五欲六塵放下了。一生過的生活,托缽;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。這個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,這個生活是回歸大自然的生活。回歸大自然是正常的、是健康的。他是全面的回歸,今天講的是全方位的回歸。心沒有憂喜,身沒有苦樂,這才是佛經上所講的真正的離苦得樂。佛說的「離苦」不是苦樂之苦,佛說的「得樂」不是苦樂之樂,苦樂是相對的。苦樂憂喜捨他全都放下了,他得的是真樂,我們現在的人體會不到。

所以,修行要想在這一生道業圓滿成就,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有把握,一定要嚴守五戒十善,決定不能夠犯,決定要放下自私自利。我們常常聽說,這個最普遍,大家聽說的政治家、政客。政治家跟政客從哪裡分?有什麼不一樣?其實很簡單的就能夠辨別出來。政治家是無私無我,決不貪圖地位名分,念念是為國家、為社會、為人民服務的,這是政治家。政客怎麼樣?政客念念為自己;怎樣保全自己的地位,保全自己的權力,這個是政客。由此可知,為眾生的,這是政治家;為自己的,這是政客。在佛法裡面分,政治家是菩薩化身、佛菩薩,政客是凡夫,凡聖的差別。自古以來,在中國、外國,歷史上確實不少有政治家的。在中國最著名的,周公。古聖先王,堯、舜、禹、湯,孔老夫子常常讚歎的,這些人沒有私心、沒有自己,從政做到帝王,捨己為人,對於自己的權位毫不留戀,看到有賢人、有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,他就讓位,這是政治家。

同樣一個道理,在各行各業裡面,在學術裡面,世間人稱他為「家」,那就是大公無私;在佛門裡面講,菩薩示現、菩薩應化,他是為社會、為眾生服務的,不是為自己的。如果起心動念還是為自己的利益,這是凡夫,這是迷,沒有覺悟。覺悟的人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是為社會的安全、人民的福祉、世界和平。如果對這些事情沒有利益,他也不會做,他不會說,想都不想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就曉得怎樣修行,怎樣在這一生當中圓滿證得無上菩提,我們這一生過得就有意義、有價值了,就沒有空來一趟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