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四十七集 (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面,經文倒數第三行,從最後一句看起:
【五、得不壞善知識,不誑惑故。是為五。】
這一段是說明離兩舌過失所得到的五種殊勝福報。前面四種介紹過了,最後這一種是第五種,『得不壞善知識』。善知識是我們的老師,是我們的同學伴侶,這對於我們學業、道業的成就關係最密切,可以說在增上緣裡面,這是第一個重要的增上緣。佛在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頭一條就告訴我們,要親近明師,這就是此地講的「善知識」。明,不是說這個老師名氣很大,現在講的知名度很高,這個不見得有效果。佛家講的「明」是明心見性,真正在修學上他有修、有學、有證,當然最好他是證果的;縱然沒有證果,也是有真修實學,這樣的老師我們親近他決定得利益。
可是善知識很難得到,自古以來所謂是「可遇不可求」。善知識到哪裡去求?愈是真善知識愈謙虛,決定不可能自讚毀他,說「別人不如我,我什麼都行」,這種善知識古時候沒有,現在很多,現在都是讚歎自己,都是毀謗別人。我們要曉得,凡是自讚毀他決定不是善知識。善知識都非常謙虛,處處都忍讓,絕對不會說是任何場合站在別人前面,要爭著出風頭,沒這回事情,他們決定不會幹這個事情。真正修道人,說老實話,他們的態度是「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無事」,他們的生活環境是極清淨的。所以只有我們凡夫去找他,他也很慈悲,他不能不教導我們;我們不找他,他再不會找我們。所以學,自古以來世出世間法,大家都聽說「求學」,學是我們要去求的,他不會主動來教你,沒有這個道理。
佛法是師道,師道一定是尊師重道,你才能求得到。求的態度要真誠、要恭敬、要謙虛,這三個是必須具備的條件。沒有這三個條件,諸佛菩薩來教導你,你也得不到利益,這個是一定道理。可是真正善知識,無論是世法佛法,決定是仁慈的,你只要具備真誠、恭敬、謙虛的條件,你去求他,絕對不會拒絕的。他要拒絕你,一定是這三個條件當中缺一個,他會拒絕你;三個條件統統具足,沒有拒絕的理由,他會很認真的幫助你、成就你。
我在年輕的時候,曾經親近很多善知識,沒有一個拒絕的。我們有作學生的良好態度,真正想學,得到善知識特別的教誨。一九四九年我到台灣,常常想著人間的苦難:如何幫助自己,如何幫助別人?想了許許多多的問題,到最後得出一個結論,都是人的關係。古人講得好:「人存政舉,人亡政息。」於是我才真正體會到制度是次要的。很多人問我:「法師,你到底贊成君主,還是贊成民主?」君主、民主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麼?好人。這個領導人是好人,君主也好、民主也好,大家都享福;這個人不是好人,君主、民主大家都遭難。人的問題!
研究人的問題,那就不能不去研究哲學了。怎麼做個好人?怎樣開智慧?這才一心一意想學哲學,也親近幾個老師,最後我選定方東美先生。他很慈悲,我們原先的目的只是希望他准許我們到學校去聽他的課,我們就很滿足了。他看出我們真的有誠意,確實想學,我們對老師恭敬,我們的態度非常謙虛,百分之百的接受教導。這樣一來,他不讓我到學校,在他家裡教我,每一個星期天到他家裡上課,學生就我一個。一個老師、一個學生,在他家裡小客廳小圓桌,泡一杯茶,這樣上課,我的哲學是這樣跟他學的。特別愛護。他的學生太多太多了,為什麼要這樣特別照顧我?就是具足這三個條件。具足這三個條件的學生不多,這就是可遇不可求;學生要找個老師不容易,老師找個學生也不容易。以後很多同學們知道了,對我都很重視、很讚歎,說:「方老師眼睛長在頭頂上,沒有瞧得起任何人。他能這樣對待你,那你一定很不簡單。」
你們在香港的同修,大概在香港都知道唐君毅先生。唐君毅是方先生的學生,這是一個很有成就的。方老師對唐先生也非常愛護,也常常跟我們提起。所以,我們自己本身要具足求學的條件,就是做學生的道理你要懂。你是個好學生,自自然然佛菩薩、上天就會跟你安排個好老師;你不是個好學生,你遇到好老師也枉然,你也得不到利益。
以後我接觸佛法了,我親近章嘉大師,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都得到特別的照顧。由此可知,我們自己能不能有成就,得不得到善知識、善友的幫助,全靠自己。自己要有真因,外面才有好的助緣。因、緣都具足,果報才會現前。凡事怨天尤人,決定不會有成就。總覺得自己是對的,別人是不對的;總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,連老天爺也對不起我,我就沒救了。為什麼?所有善知識、善緣看到你敬而遠之,不敢碰你。這個道理要懂。真誠、恭敬、謙虛,處處忍讓。
做學問的人,沒有領袖欲、沒有佔有欲,他都是非常熱心站在旁邊、站在後面幫助別人,所以能與一切人和睦相處。退在後面。我一生都是幫助人,只要人家願意接受我們的幫助,他所作所為是正法、是利益社會大眾的,我們就會相處很好。過去韓瑛館長,我們相處三十年。她往生之後,我們接受李木源居士的邀請到新加坡來,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。因為他們是居士身分,所以我們在一起,他總把我擺在第一位,他們在第二位,這個是在家人尊重出家人。如果他們兩位是出家人,我一定讓他站在當中,我站在他旁邊,一定的道理。謙敬不只是一生,生生世世。世出世間大聖大賢,永遠是謙敬的。《論語》上面,學生讚歎夫子的德行: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。」最後,忍讓,讓是謙虛。處處讓,時時讓,讓是美德。
什麼叫「不壞善知識」?你親近善知識這個緣,絕對不會有人破壞,你得不壞善知識。親近善友,特別在這個時代,毀謗嫉妒在所不免。我親近的三位老師,真的是三位大德。有人知道我跟他們學,就有人來阻礙,來勸我:「他們不是真正的好人。」嫉妒障礙,勸我們退心,去另外找別的善知識。說章嘉大師是政治和尚,說李炳南老居士是四寶,說方東美先生厭棄他的元配。說閒話的人多,我們聽聽一笑了之,我還是一心一意跟他們學。輕易聽別人兩舌挑撥,我們的心就動搖了,信心就喪失了,這是自己沒有福報、沒有善根,聽信謠言。他說的那些話是不是事實?我們不經過調查輕易相信,愚痴到了極處!我們有沒有調查的必要?有調查,你的心已經不誠不敬了。為什麼?你產生懷疑。如果對老師真的有信心,這些話聽而不聞。要用這種態度,才能保住自己道學,不至於受到別人的妨礙。
『不誑惑故』,「誑」是欺騙。老師不欺騙我們,我們做學生的人決定不欺騙老師,以真誠心相待。人生在世,古人都感嘆,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遇到一個知己,可以沒有隱私、沒有隱瞞說話的,你這一個人這一生值得了。我這一生還遇到好多個。最重要的,是自己要具備不誑惑別人。不但對老師,對父母、對尊長、對朋友、對一切眾生,我們都不欺騙,沒有欺騙的理由。為什麼欺騙眾生?我不欺騙別人,別人有欺騙我,我也歡喜接受。為什麼會有這個果報?我這一生懂得這個道理,不欺騙別人,過去生中沒有遇到佛法,大概也騙了不少眾生,今天別人來欺騙我,冤冤相報,帳就這樣結掉了,好事情。他騙我,我不騙他;他毀謗我,我讚歎他。帳結掉之後,善緣成熟了。所以總要記住,真正修道人、真正做學問的人,一定要懂得化敵為友,這就是你成就了,跟人不可以對立。
我也常常勸人,在這個社會不要競爭,我們學佛人懂得因果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你有所發明,現在這個世間,一切有發明的人都申請什麼?專利。我也曾經勸一位科學家,現在在美國,他是中國人,他發明的東西也有一百多種,樣樣都申請專利。我告訴他:「放棄專利,你的利得的更大。你那個專利很小,一點點。為社會眾生造福,你要專利幹什麼?」這要智慧,要真正想通。文人的著作不要版權,你的東西是好東西,是一個利益社會東西,你何必要版權限制住,「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」。你把你自己的善,本來可以能夠擴散到虛空法界,你把它畫個圈圈,死在這個地方,不能夠產生廣大的影響,這是絕大的錯誤!都是自私自利害了自己。
聖人、賢人,中國人稱聖賢。什麼叫「聖賢」?通達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的人,這個人稱聖人、稱賢人,在佛法裡面稱佛、稱菩薩,他們通達明瞭。通達明瞭的人,哪裡會有什麼專利、所有權?不可能的事情。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善知識不誑惑我們,我們也不誑惑一切眾生,你才能得真善知識的教誨,你才能夠親近諸佛菩薩。這是五種不可壞法,這五種不可壞法的真因是不兩舌。這五種不可壞法,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善業、一切真實功德。
【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】
前面講不是學佛的,要是學佛,志在無上菩提的人。
【後成佛時,得正眷屬。】
『眷屬』,是講法眷屬,你的團體、僧團,大家在一塊修行,
【諸魔外道不能沮壞。】
為什麼?你沒有惡的因。諸魔外道雖然是惡緣,你沒有惡因,惡緣再多,它不起作用。因要正,因不能不正,十善業是正因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