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7-30

卷104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一百四集  (2000年11月2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 

諸位同學大家好: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六面第一行

【念處莊嚴故,善能修習四念處觀。】

四念處上一次講了兩條:"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"。佛在經典中將三界六道裡面的生活狀況為我們歸納為三苦八苦,八苦裡面生、老、病、死,這是每一個眾生都沒有法子避免的,這叫內苦,這是身體之內的。身外也歸納為三類,第一個是"怨憎會,你不喜歡的人、不喜歡的事、不喜歡的生活環境偏偏碰到,沒有辦法避開,這一類的都是屬於怨憎會,我們想幾乎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例外,一生的遭遇。另外一類"愛別離",我們喜歡的人、喜歡的事、喜歡的生活環境,偏偏不能長久,這是在我們現前社會,我們普遍能夠看得到的,甚至於在自己本身也能夠覺察得到,這一類也是苦。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,我們一定要看清楚、看明白。第三類"求不得",我們心裡面的願望、希求都不能夠實現,這把我們身外之苦就全部都包括了。

最後一條叫"五陰熾盛苦"。如果把這八種苦區別來說呢,前面七種都是屬於果報,最後這一種是苦因;換句話說,我們為什麼有前面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會、愛別離、求不得,原因是五陰熾盛,這一句話不好懂。五陰,用現在我們的話來說,就是我們的身、我們的心不健康,身心都在造不善業,所以才得不善的果報。如果身心健康,所造的都是善業,如佛在這部經上教導我們,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,我們這八種苦都沒有了。

世間人求財,財能不能求得到呢?能,肯定能求得到,佛家常講"佛氏門中有求必應",你要懂得道理,它有因果,種瓜就得瓜,種豆就得豆,你造的是什麼因,你就會得什麼樣的果報。佛告訴我們,財富的因是布施,喜歡布施的人得大財富,慳貪吝嗇的人得貧窮果報。我們看今天這個社會,有許多特別是經商的,工商界的商業鉅子,他擁有億萬的財富,億萬財富什麼原因來的呢?過去生中修大布施,我們講他命裡有財,這個財不是天生的,天生應該個個人都一樣,為什麼每一個人不相同?每個人造的因不一樣。他布施得多,他命裡頭財多,命裡頭有財,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都發財,他經營一個事業那是緣,他命裡頭有因,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,就這麼回事情。如果命裡頭沒有財富的因,他也去學別人一樣地經營一個事業,人家經營發財,他經營賠本,命裡頭沒有財。所以諸位讀過《了凡四訓》就曉得,一飲一啄莫非前定、前生。誰給你定的呢?自己定的,不是別人定的,這才真正是公平。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我們這一生命中缺財不要緊,現在修,積極地修都來得及。了凡先生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他自己懂得修因,三種因他都修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不但他自己做,太太也幫他做,全家做,所以他的命運改得那麼快。財富發了,發了財了,發了財自己並不享受,實在講過他非常快樂的生活-節儉,把自己省下來多餘的再幫助一些需要的人,他的富貴永遠享不盡,生生世世不受貧窮的果報,他懂得道理、懂得方法,如理如法地去求,有求必應。

有一些人過去生中接觸到古聖先賢的教誨、接觸到佛法肯修,這一生得到果報,果報得到之後未必遇到聖因,聖賢菩薩的教誨未必能遇到。遇不到這一生只知道享福,不知道繼續不斷去修,他不知道,這個很可惜。這一生福報享完之後,來生就不如今生了,每況愈下,一世不如一世。由此可知聖賢的教誨第一重要,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。

一切布施當中,法布施為最,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中講得非常清楚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也懂得這個方法,這才認真努力地去修學,果報越來越殊勝。現前的果報,在佛法講花報,果報在來世。花報自己已經感覺到這樣殊勝,果報就可想而知。這就好比植物,先開花後結果,我們看到植物開的花開得好,就能夠預料將來結果一定非常美滿,所以佛家教我們離苦得樂,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這些話都是講的世間,世間的果報不是究竟的,但是大多數的世間人貪圖世間果報。佛菩薩是個明白人,古今中外的聖哲也都是個明白人,他們能夠觀察眾生的根機,你貪圖世間的富貴,幫助你、滿足你的願望,讓你生歡喜心。你能夠對聖賢生歡喜心,你就願意親近他,你就願意接受他的教誨,他必然在你現有的基礎上幫助你向上提升。

人間富貴不錯,天上富貴比這個更殊勝,人能夠活多少年呢?生命太短促了,縱然活上一百年也是彈指之間。我們自己回想一下,自己今年幾十歲了,想想從出生到現在,不就像一場夢一樣,想想童年的事情就像昨天一樣。光陰過得太快了,一百年一彈指,你的富貴能享受幾天?天上的福報比人間大得多了,不要說是很高的天,我們通常講忉利天,中國人講玉皇大帝,一般宗教講生天,多半都是生忉利天。怎麼知道的?看他修因,他修的是什麼因,果報在哪裡。這個推測是相當可靠的。生四王天、忉利天是修十善才能夠到那個地方去。那個地方的福報比人間殊勝,首先壽命就長。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,現在說這個話大家好懂,現在知道有時差,我們這個地球跟忉利天時差很大,忉利天一天我們就一百年。他的壽命多長呢?是他們那邊的一千歲,合我們這個世間那這個時間就太長了。你看他的一天是我們一百年,他的一年我們也給他定三百六十五天,他的一年,他的壽命是一千歲(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歲),所以忉利天的享福比我們人間殊勝太多。往上去這個福報是倍倍增加。如果我們知道這個道理,對於人間的福報自自然然就看淡了,我們要修天福。

佛菩薩又告訴我們,還有比天福更殊勝的,了生死出三界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佛菩薩的福報絕對不是天人能夠相比的,大梵天王、摩醯首羅天王,這是三界裡面福報最大的,比不上阿羅漢、比不上辟支佛。所以佛菩薩會幫助我們,把我們境界不斷向上提升。佛告訴我們,第一等的福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世出世間的智慧福德沒有能跟他相比的,縱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下下品往生,都不是摩醯首羅天王能夠相比的,也不是十法界裡面四聖能夠相比的。這個事情要不是佛陀跟我們說出,我們怎麼會知道?所以我們在世間,現在這個身體住在世間,應認真努力斷惡修善,決不希求這個世間的福報。我們修的這個福到哪裡享呢?到極樂世界去享。那我修的這個福不大,極樂世界人福太大了,沒錯,我這一點小福到了極樂世界就變成大福,小的因到極樂世界就變成大福。可是沒有這個小福的因,極樂世界去不了。你看佛在經上介紹給我們西方極樂世界,那一邊都是"諸上善人俱會一處",什麼叫"上善"呢?這個人心善、念善、行善,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"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",這就是上善。

由此可知修淨土的人,這部經非常非常重要,你要說是修淨土,淨土經裡頭沒有講《十善業道經》,那你就完全看錯了。我們看經要細心,不可以粗心大意。

淨土修行方法基本的是淨業三福,淨業三福頭一條"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",那十善業怎麼修法呢?這部經就是講十善業,由此可知這部經確確實實是我們修行的基礎。念佛法門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,你才能往生。念佛念得再好,沒有這個基礎,沒有淨業三福的基礎不能往生。為什麼呢?心行不善,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不相應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苦是能夠解決的,要懂得道理、懂得方法。

四念處,後面還有兩條,"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",每一條都很重要,我們一定要很清楚,然後才知道怎樣修學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卷105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一百五集  (2000年11月3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

諸位同學大家好:十善業道落實在四念處,"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",已經跟諸位略略地介紹過了。第三"觀心無常",第四條是"觀法無我"。這四種觀最重要的就是"觀心無常"""是妄心,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夠好好地疏導,禍患無窮,就像黃河大江一樣,怎麼樣疏導它,讓它帶給眾生福利,不致於變成禍害。

最近我在資訊裡面看到一個訊息,這是外國人的統計,缺乏母愛的兒童沒有愛心,瞋恨心很重,很容易跟同學發生衝突。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,這個問題我們應當把它當作第一等的大事來看待。現代的社會崇尚女權,女人也跟男人一樣,到社會上去爭名逐利,把底下一代的教育疏忽了。妳縱然得到名利,妳的兒女反叛妳,試問妳還會有幸福嗎?現在在這個社會,無論在中國、在外國,我們常常聽到的訊息,兒女殺父母、殺兄弟,學生殺老師,時有所聞。這個風氣沒有被遏止,還不斷在發展,次數一年比一年多,危害社會一年比一年嚴重,所以有一些宗教講世界末日我們相信,深深相信有世界末日,而且深深肯定世界末日距離我們不遠,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心。什麼原因呢?觀心無常。古今中外大聖大賢都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去提倡教育,教育就是疏導,教育裡面的核心教育是家庭,所以古聖先賢讚嘆母親最偉大。世界上確確實實沒有比母親更偉大的,母親偉大在哪裡?以母愛施與她的子女,她的子女長大了,將他的母愛與社會大眾分享,他會愛世人,他會為社會人群造福,這種偉大天經地義,比你去做皇帝、做總統還要偉大。今天幾個人懂這個道理?幾個人了解這個事實?

我們在講席當中講過很多很多次,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、人民幸福建立在四個教育基礎上,這個教育的根是"家庭教育",然後用"學校教育""社會教育"來輔助、來完成,終極的是宗教教育。宗教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昇華,幫助一個人轉凡成聖,脫離生死輪迴、脫離六道十法界,這是宗教教育。宗教教育的根也是家庭教育。如果我們疏忽這一點,不但不能度別人,自度也都落空了,這是我們要有真實智慧,要認識清楚。

今天社會的動亂,人與人之間沒有愛心,人與人之間沒有互信,彼此不信任。國與國不信任,族群與族群不信任,宗教與宗教不信任,這還得了嗎?不信任就有猜疑、就有誤會,彼此各自禦防,各自禦防就變成了軍備競爭,軍備一競爭就增加了不信任、增加了猜疑,最後是莫名其妙爆發戰爭。將來的戰爭,這個大家都知道的,美國不管怎樣發展,縱然美國的武力蓋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,仗打起來之後,沒有勝負,同歸於盡。這是科學家都提出來,核子戰爭是同歸於盡的戰爭,沒有勝負。這種想法、這種做法愚癡到了極處。

要想做世界上的王,我們佛經裡頭有,轉輪聖王,轉輪聖王不但是統治一個地球,照佛經的說法是統治這個太陽系。全太陽系的王是金輪聖王。他用什麼來統治呢?用仁義道德,不是用武力。古今中外的歷史,從來沒有說用武力能夠統治世界的。武力只能征服,不能降服人心,人家力不敵你,屈服在你的威力之下,你的威勢衰退,底下就起來革命,就把你推翻。

什麼樣的統治才是永恆的呢?仁義道德,簡單地說,愛心的統治是永恆的。有沒有這個事實呢?有。你看看宗教家他們就是用愛心統治,他沒有形式上的國土,他有實質上的國土,全世界多少人是他的信徒、多少人崇拜他、多少人依教奉行,那都是他的國民、都是他的信徒,他那個國是永恆的,他那個國是任何人沒有辦法消滅的。

真正永恆只有愛心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今天世界上的大國,要想得到全世界人民衷心悅服地擁護,我常講不要做世界警察,要做世界上的聖誕老人,哪一個不歡喜?真誠的愛心,盡心盡力地幫助有苦難的人,你得到全世界人民衷心悅服的擁護,你這是世界之主。武力做不到,我常講經,釋迦牟尼佛聰明,他知道這個事情政治做不到,所以王位放棄;武力做不到,所以他將軍統帥也放棄。今天科學技術也做不到,經濟財富還是達不到,唯一能達到的是教學,釋迦牟尼佛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,他做成功了。

世界上古往今來大教育家,心胸都是開闊的,真的是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你看他們確確實實沒有國家的界限、沒有族群的界限、沒有宗教的界限,有教無類,而且地位絕對平等,佛法裡面講"生、佛平等",他不說"佛生",把眾生抬高,眾生跟佛平等。唯有平等觀才能達到真正的和睦相處,你跟人和睦相處。你覺得比別人高,永遠不能和睦。和睦的基礎、和睦的根本是平等,佛法講"萬法平等,無有高下",這是世出世間大聖的教誨。

所以我們今天讀到"觀心無常"這一句,有無限的感慨,現代社會人心無常到了極處,這很恐怖,我們一定要曉得。首先在這個動亂的時代當中,佛教我們要自度,換句話說我們救不了別人,至少要救自己。救自己不是找一個避難所去避難,逃避不了的。今天世界上,這個地球絕對沒有一處是安全的,所以要把避難的那個念頭斷掉。怎樣真正保全自己呢?決定不怕死,要知道死了以後到哪裡去。六道輪迴我們學佛的人肯定,現在西方有不少著作也肯定了。我從國外,他們跟我收集寄給我,這麼厚的講輪迴的書,已經給我寄來七本了,他們還在收集。外國人講輪迴的這些事情,我讓我們這一邊同學把它翻譯出來,因為份量太多了,不要完全翻譯,把大意翻出來就好,完全翻譯,那麼多文字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看,我們只要知道綱領,在我們講經教學的時候可以引證。肯定了輪迴,那我們死了身死,我們的精神不死,外國人說"意識",他說意識,現在證明意識跟肉身是兩樁事情,肉身毀掉意識存在,我們中國人講"靈魂",佛經裡面講"神識",這個東西存在。一些宗教把這個東西稱為"神我",印度教,它把這個稱作"神我"。六道裡面投胎是它去,身體沒有什麼,身體像衣服一樣,壞了脫掉換一件,那個神我才是真的,是真我。佛法講神我還是假我,不是真我,真我是自性,自性是什麼呢?就是靈性、覺性,《楞嚴經》上講"六根門頭,放光動地",這是真我。眼能見,能見的見性是真我,能聞的聞性是真我,六根雖然隨著根說性,性實在是一個,不是六個。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是六個工具,在哪一個工具裡面我們加上它的名稱,這個意思諸位要不懂,我們可以用電器來作比喻,我們這個電通過攝影機能夠錄像,通過收音機能夠聽到聲音,通過爐灶能夠煮飯,電只是一個,不是很多個。我們把這個電比作真性,這個東西在我們身上,這個人就是活人,離開就變成屍體,就好像電器一樣,接上電源它就起作用、就活了,電源拿掉了它就死掉了,電它存在。佛跟我們講性才是真我,心性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"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",這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同一個性、同一個阿賴耶識,知道同是一個,慈悲心就生出來了,佛家講"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"。什麼叫慈悲?念念為別人想就是慈悲,就是愛,不要為自己想。我為一切人想,一切人為我想,這才和睦相處。我只知道為我想,不肯替別人想,總想自己佔一點便宜,讓別人吃一點虧,這個世界會大亂,到最後怎麼樣呢?最後毀滅自己,這是愚人。

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,愛人才是真正愛自己,敬人才是真正敬自己,幫助別人才是真正幫助自己,為什麼呢?虛空法界是一體。佛家,尤其是大乘的教學就是講這個道理,就是講這個事實真相。所以我們一定要用真誠的慈悲、清淨的慈悲、平等的慈悲、正覺的慈悲,慈悲就是愛,這個愛裡面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,就稱它作慈悲,用這個心處世待人接物,用這個心來生活,用這個心來工作,這是把這個心完全導向最正確的方向,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方向,佛家稱之為大菩提心。人能有這個心,自然能放下、自然能看破,看破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瞭通達,放下是絕對不為自私自利,全心全力為社會、為一切眾生服務,無條件的服務,這種服務自在隨緣。

所以我們四念處讀到這一段,我們要深深去反省,妄心是無常的,剎那不住,念頭生滅就像洪水一樣,要知道如何去防範、如何去疏導。徹底解決的方法,那是高級的佛法。讓我們捨棄妄心,常住真心,這是究竟徹底正本清源的方法,佛法裡頭有。契入這個境界,大乘經裡面講法身大士。契入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圓滿。

 

卷106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一百六集 (2000年11月18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

諸位同學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六面第一行

【念處莊嚴故,善能修習四念處觀。】

四念處有四條,前面三條已經介紹過了,今天我們繼續講最後一條:「觀法無我」。念處這個四條都是智慧,智慧的觀察,也就是現代哲學所講的人生觀、宇宙觀,這四條前面三條是屬於人生觀,最後這一條「觀法無我」是屬於宇宙觀。這個觀法是正確的,確確實實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,與《心經》上所講的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,是這個意思。如果說我們怎樣像菩薩一樣照見五蘊皆空呢?四念處就是最好的下手方便,你從這個地方去觀察,你觀身、你觀受,受是我們現前一切的享受、感受;你觀心,這個心就是念頭,起心動念;最後教你觀法,法是一切諸法。前面三條有生滅,末後一條教我們看宇宙之間萬事萬法,你看清楚了、看明白了,你的思想見解與諸佛菩薩等同,跟他平等、跟他一樣,然後你才能夠體會到諸佛菩薩在十法界遊戲神通,我們在六道裡面是受業報,造善業受福報,造諸惡業就受苦報。六道眾生是業報身,自己沒有辦法作主宰。而業報裡面又非常複雜,這個我們冷靜去思惟就能想到,哪一個眾生這一生當中都是造善業、沒有造惡業?不可能的,一個也找不到。同樣道理,你找一個眾生一生都造惡業,沒有做一點善業,那也找不到。所以六道眾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善惡混雜,那就看是善多還是惡多,善多惡少能夠享人天福報,雖然享福,依舊是不如意事常八九,為什麼還有不如意事呢?是善裡面夾雜著惡報在裡頭。造作惡業裡面也有善業,即使是墮在地獄眾生,地獄怎麼墮的呢?現行造作五逆十惡,這個墮地獄,可是地獄眾生也造作一些善業,或者是前一生造的,或者是多生多劫之前造的,所以佛菩薩示現在地獄也能夠幫助他們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佛菩薩的幫助,在四種緣裡面是屬於增上緣,這個是外面力量能夠幫助的,這是緣,可是你自己得有善因,沒有善因這個善緣幫不上忙,善因是親因緣、所緣緣、無間緣,這三個是善因,善因加上善緣善果就現前,像哪些呢?我們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面看到的,婆羅門女的母親造作惡業墮地獄,有沒有善因?有。怎麼知道有呢?她的女兒學佛,女兒修行、女兒念佛,她雖然不相信,她看在眼裡、聽在耳裡,所謂是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她阿賴耶裡面有這個種子,這就是善因。於是女兒認真修行,因她墮落而修行證果,她就能脫離地獄,這個道理很充分,這個不是迷信。如果她阿賴耶識裡頭連這個念頭都沒有、影像都沒有,那就是佛菩薩示現也幫不上忙,這個道理我們總是要懂。於是我們就明瞭,一切法中,確確實實如普賢菩薩所說,法供養為最。你看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裡面講到布施供養的比較,法供養為最,法供養我們要有心去修,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。

所以我常講,出家人穿這一身圓領大袍,縱然是個破戒的比丘,他也給許許多多眾生種下善根,他在路上走了走,不管他行為怎麼樣,人家一看這和尚,就想到佛,你看阿賴耶裡頭就種善根,這個《出家功德經》裡面講出家功德非常殊勝,怎麼殊勝呢?破戒也殊勝,你幫助別人阿賴耶識種佛的善根,佛的種子種下去。你自己破戒、犯規,你會墮阿鼻地獄,但是你幫助許許多多人種善根,這是真的,這個是哪一個行業也比不上的。我們細細從這理上去觀察、去分析,你才真正會懂得。阿賴耶識只要有這個善根,總有一天他會修行證果,要沒有這個善根那就難了,太難太難了。因此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裡面示現,隨類化身、隨機說法,種種示現,以示現佛寶、僧寶為主,以這個為主,其他的為副。你看你讀《普門品》,第一個菩薩現佛身、現比丘身。展開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,前面三位代表是佛法僧三寶,道理在此地,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、一定要明瞭。

從這四種正觀,這是正確的觀察,絲毫沒有錯誤。前面講觀心無常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「三心不可得」,「觀法無我」就是萬法皆空,《金剛經》上講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又說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這個經文我們念得很熟,我們也記得很清楚,但是不能用在現前,現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迷惑,不知道這些相是幻象,了不可得,諸法緣生,緣生無性,沒有自性,這一切法的現象,它的真相就是緣聚緣散,緣聚現這個現象出來,緣散了這現象就消失。你真正看清楚了,緣聚諸法不生,緣消失了諸法不滅,它沒有生哪有滅呢?有生才有滅,無生哪來的滅?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,如果你真正通達,你的心裡頭就清淨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不會再把它放在心上,一切放下了。

一切放下,身心現在人講輕鬆,我們佛法裡面講得大自在,你就入這個境界,得大自在是自受用,你自己的享受,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。我們今天做不到,什麼原因做不到呢?這些東西常常念,沒有深入去體會,沒有契入境界。清涼在《華嚴》裡面給我們判的四科:信、解、行、證,我們今天止於信解,沒有行證,所以得不到真實受用,一定要真正行,什麼行呢?改變我們的觀念,觀念改變了,我們的行為就改變,言語行為都改變。改變之後是個什麼樣子呢?那就是佛家常講的,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大徹大悟之後,入佛的境界了,《法華經》裡面講的「入佛知見」,入佛知見之後表現出來的樣子,在十法界裡頭無論他現什麼樣的身份,表現的樣子決定是大慈大悲。他示現在這個世間做什麼呢?決定是大開方便之門,幫助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去覺悟。我們今天沒有法子契入境界,就是不知道三心不可得,不知道萬法皆空,四念處講萬法無我,無我就是空。

「我」這一個字的定義,佛法裡面說得很多,但是最重要的意思有兩個,一個是「主宰」的意思,一切諸法沒有主宰,自己作不了主,包括我們的身體,我們身體自己作不了主,自己要作主那年年十八多好,它為什麼要老呢?為什麼要病呢?自己作不了主。第二個意思是「自在」的意思,你看一切諸法,自己不能作主,自己得不到自在,自在就是我們今天講自由,他不自由,他受種種條件限制。任何一法都逃不出這個定義。我們要仔細去觀察,《中觀論》裡頭,一開頭就說得好,講「諸法不自生」,不但自己不能生,也不能共生。我們今天方便說,說一切諸法是許多因緣而生的,這是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,《中觀》裡面講的那是真實說,「不共不無因,是故說無生」,那才是真實。諸佛菩薩清楚、明白,所以才真正得大自在,證得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這三德裡面皆有「常樂我淨」,觀身不淨,他淨得到了;觀受是苦,他是樂,那個心是常住真心,諸法真的有我,真有主宰、真有自在。凡夫沒有,跟諸位說,哪些凡夫?六道裡頭沒有,十法界裡頭也沒有,到一真法界裡頭才有常樂我淨。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給我們啟示,幫助我們、引導我們放下六道、放下十法界,契入一真法界。

一真法界真在哪裡呢?法身是真的,般若是真的,解脫是真的。法身是體,般若是能證性體的智慧,解脫是受用。這是佛對一切眾生無盡的慈悲。

我過去講三十七道品,我將四念處作一個總結,就是老師教導我們的「看得破」,四念處是看得破,四如意足是「放得下」,你要不懂什麼叫看破、什麼叫放下,你就細細去研求這兩科,世尊對於這兩科的開導,在大小乘經論裡面常常可以看到,所以古大德說,諸佛菩薩出現世間講經說法,總不出三十七道品。我們學佛不能把三十七道品看作小乘,那你就看錯了。天臺家智者大師講的藏、通、別、圓,藏教的三十七道品是小乘,圓教的三十七道品是大乘當中的大乘,所以才說「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」。所以真正能到觀法無我,心才真正得清淨,像諸佛菩薩一樣,無量劫來積功累德,度化無量無邊眾生,心裡頭一塵不染。《金剛經》上已經透消息給我們,度無量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而得度者,這個「實無眾生」是心裡頭不著相。為什麼不著相呢?觀法無我,還要有居功的念頭,你著相,你是凡夫,不但出不了十法界,恐怕六道都出不了。凡夫要想出六道難,「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,我積了多少功德」,不錯,六道裡面享受有漏的福報,要把有漏的福報變成無漏的功德,實在講連無漏功德也了不可得,你才真的是無漏功德。這個道理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教我們:「離言說相、離名字相、離心緣相」,那才叫真實功德。你心裡頭還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,都是變成有漏的福報,再大的好事都是有漏福報。

四念處大意跟諸位介紹過了,實際上它的義理無有窮盡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,認真努力去修學。朝暮課誦古大德把《般若心經》收在課誦當中。朝暮課誦說實在話,你們仔細想想,它全都是會集的。古德為什麼要我們每一天把《心經》念一兩遍呢?時時刻刻提醒《心經》的目標就是四念處,要我們用智慧觀察世間,你才能得知世間法的真相,你才能修清淨心,你才會放下,你才會不染著世出世間一切法。不但世間法不染著,出世間法也不染著,《金剛經》上佛明白對我們開示:「法尚應拾,何況非法」,這樣漸漸才能契入佛菩薩境界,這是我們常講的轉業報身為願力身,你就自在了。

在這個世間,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、破迷開悟、轉凡成聖,自己一念行善的那個念頭都不起,真清淨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要向這一個目標,這個方向去邁進,這叫成佛之道。

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