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8-13

卷17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七集 (2000年6月15日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 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十七集  (2000年6月15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 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四面第一行,從當中看起:

自性如幻。智者知已。應修善業。以是所生蘊處界等。皆悉端正。見者無厭。】

『自性如幻』是說它起用,它起作用的時候,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夢幻泡影」。這個事情,尊常用「不可思議」這句話來說明事實真相,而我們乍聽之後,對這個講法實在是很難令人滿意。尊為什麼不把這個真相說出來,只用「不可思議」這句話,好像是搪塞一樣。其實佛說的是真話,只有在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之下,事實真相才大白,你才完全明瞭。「思」是意識,「議」是言語,而這個事實真相絕對不是言語能說得出的,也不是思惟想像能達得到的。因此「不可思議」是一句真實語,絕對不含糊,絕對不是來搪塞,是跟你說一句真話。只要你不思不議,事實真相就現前了。為什麼?前面說過,一切法是由心想生,你把心想止住了,然後你見到一切法的真相,一切法原來「不生不滅、不來去、不一異,不常不斷」,《中觀論》所講的「八不」,這個時候你才真正體會得。

我們是凡夫,我們始終離不開思議,所以永遠不能見道。這個「道」就是自性,宗門講「明心見性」,永遠沒有法子見性。什麼人能見性?他於出世間一切法不思不議,他就見性。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?佛在經論裡面常講,「言語道斷」是不可思,「心行處滅」是不可議,所以「不可思議」就是說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,這個真相就現前了。可是尊教導我們,不思議當中他教給我們思議,不可說之中他跟我們常說,這裡頭有個奧,我們要明瞭。佛的說法是「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」,這誰懂得?會聽的人,「聽而無聽,無聽而聽」,他就入了,這叫根熟的眾生,上上根的眾生。佛說得沒錯,我們聽錯了,我們為什麼聽錯?因為我們有思有議,我們不解如來真實義。所以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這句話,談何容易!自性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不僅是十法界,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起用,十法界如幻,一真法界也不真,經上講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包括出世間。所以覺悟的人、法身大士,住一真法界、住華藏、住極樂,絲毫沾染都沒有。為什麼?他知道那都是「夢幻泡影」。

所以底下一句,『智者知已』,這個「智者」是諸佛菩薩,菩薩中特別是指法身菩薩、法身大士,他們知道,了解諸法實相。知道之後,他怎麼生活?他跟我們生活的理念、行為不一樣,他修善業。不但是行善、言善,心裡面絲毫的惡念都沒有。我們今天辦不到,為什麼辦不到?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,所以做不到。

佛在此地這個「應」是勸告的話,是對我們講的,『應修善業』。『以是所生蘊處界等』,「蘊處界」是所生,自性是能生,能生、能現、能變。自性能現是屬於它的本能,至於能變,能變是迷失了自性,自性所現的現象就會產生變化,將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,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。這三句,「知」是緣,「修善」是因,下面講的「所生蘊處界等,皆悉端正」是果,「見者無厭」是善報,種善因得善果。

為什麼要修善業?修善業是沒有理由、沒有原因的,「法爾如是」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這一樁事情,中國的聖人也說到了,沒有佛經講得這麼透徹。但是細細想想,這些人很可能也是諸佛如來應化的。孔夫子、孟夫子、老子、莊子,是不是諸佛如來應化的?在理論上講決定講得通,但在事相上沒有證據,理上講決定講得通。儒家所講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來是善。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相近是一樣的,本性是一樣的,這跟佛法裡面講的無二無別。佛法講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佛性是平等的。哪個人不是好人?哪個人不是佛陀?既有佛性,皆當作佛。《無量壽經》上有一句了不起的話:「一切皆成佛」,他怎麼不善?純善!我們每個人都是純善。純善現在為什麼變成不善,去造惡?這就是佛家常講的「迷」,迷什麼?迷失了自性,不是迷別的,迷了自性。迷了的自性,這個自性還起作用,起作用帶了迷,於是就造惡業,就這麼回事情。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是看本性,所以他的心裡一個惡念都沒有。凡夫看一切眾生看習性,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。因為這一念的差別,把外面的現象就轉變了,如果是善念,外面的現象就變得很好。

所以一定要肯定所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一切法裡面,跟我們最貼近的是我們的身體、我們的容貌,心細一點的人很明顯能夠覺察到,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,舉止柔和、溫雅;心行不善,容貌可畏,別人看到害怕,我們一般人講這人有殺氣,殺氣很重。殺氣是講觀氣,氣功裡面看人的氣,外國人講磁場,那磁場很不好,叫人看到你、跟你接觸,一身感覺得恐懼,感覺得不舒服。心地善良慈悲的人,他的磁場好,人家接觸的時候都生歡喜心,都覺得清涼自在,很願意跟他相處,這是我們在生活經驗當中觀察到、體會到的。我過去接觸的三位老師,我只要有時間,我就會去找他們、親近他們,縱然一句話不說,我坐在那個房間裡面,都感覺到很好的氣氛,磁場好,我們去接受、去感受。這是說明人心善,你磁場就善,你那個氣氛就善,這個善的氣氛就能感動人,令人生歡喜心。

這個地方講的「所生蘊處界等」,這是善果,因為你有善因,修善業善因你感得的善果。「」是五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「色」是你的身,「受想行識」是你的心,都是講心理。《心經》裡面講的「照見五皆空」,這講五蘊,五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都包括盡了。這個「色」是說出世間所有一切現象,用這一個字代表。心法說得詳細說了四個:「受」,是你的感受;「想」,是你的思;「行」,比較難懂,行是剎那不住,這個生滅的念頭永遠不會停止的,前念滅後念就生,這叫行,念念不住;「識」,是含藏,你所造作的,無論是善法、惡法、無記法落謝影子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面。佛經上說它是種子,這個東西麻煩!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永遠不會消失,永遠不會消滅,遇到緣它就起作用、就起現行,遇緣就生起現相,我們講的受報。佛經上說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」,阿賴耶識裡含藏的,永遠不會消滅;「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」,這是佛跟我們說出事實真相。如果了解事實真相,這個人決定不會作惡,為什麼?作毫髮之惡,也要自己受諸惡報。我們所造作的不是別人受,是自作自受,要懂這個道理。

『處』是講十二處,這講的詳細一些,我們講的六根六塵,六塵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六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這個說法,心法只講了一條,意是心法,色法裡面展開來講了十一法。佛為什麼要這個說法?眾生迷悟不相同,有人對於色法迷得輕,對心法迷得重,佛跟他講五,所以心法講四條,你迷得深就多講,色法迷得輕就講一條。你就想到佛講十二處,意思就明白了,這個當機的人恰恰相反,心法迷得輕,色法迷得重,迷得重就多講,所以色法講十一條,心法講一條。「十八界」是對於心法、色法迷得都重的人,於是十二處裡頭又加上六識,「眼耳鼻舌身意」,這是六識。六識加上十二處裡面的「意」,就有七條。十八界中七條說心法,十一條說色法,這是對於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人,佛是這個說法。所以總歸納起來就是二法,色、心二法,心是能變,色法是所變。、處、界是一樁事情,只是開合不同。我們今天講歸納、演繹,歸納是合,演繹是展開,說法不同,一樁事情。用現代的話來說,「所生蘊處界等」,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現象,就是這個意思。

『悉皆端正』,這好!從自己的身相到我們生活的環境,我們的身相端正,我們居住的環境端正,我們居住的社會端正,我們居住的國家端正,我們居住的世界端正;再擴大,現在人講我們居住的星系(銀河系)端正,豈不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嗎?今天我們說這個社會不好,世界不太平,原因從哪裡來的?從不知道修善法,不知道自性起用的真相。我們今天明白了沒有?如果真的明白了,他就真幹。還沒有發心真幹,說老實話,你沒有明白。

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學習的時候,章嘉大師告訴我這個事實真相,說佛法是「知難行易」。我聽他講了很多,知太難了,行太容易了。真正知了,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,念頭轉過來就成佛了。念頭為什麼轉不過來?不知。所以佛法解在先,行在後。《華嚴》清涼給我們講解的,把全經分做四分:信、解、行、證。信解難,真信真解,行證就不難,那真是輕而易舉。我們今天感覺到行證這麼難,是信解的基礎沒有奠定。然後我們就想到尊為什麼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的目的何在?幫助我們信解。行、證,佛根本理都不理你,不用說,你只要信、只要解了,行、證是你自己的事情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