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2-14

卷86 佛說十善業道經

佛說十善業道經  第八十六集  (2000年10月3淨空法師開講於淨宗學會)  

諸位同學大家好。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三面,倒數第二行

【 離貪求心,而行施故,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。一切所有,悉以慧捨,信解堅固,具大威力。】

這是十善意三善裡面頭一條,不貪,"離貪求心"。貪求是一切眾生的根本煩惱,三毒裡頭最嚴重的。瞋恚,貪不到才瞋恚,要貪,一切都能貪得,他怎麼會瞋恚呢?所以歸根結底就是這一個字,所以佛教菩薩第一條布施,布施度慳貪,布施能捨,能把煩惱的根斷掉,這個根斷不掉,永遠不能入佛門。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楚,所以我們想契入佛陀的境界,慳貪不能不捨。慳貪的範圍非常廣,學佛了,世間法捨掉了,貪佛法,貪心沒有捨,換個對象而已,能不能入佛門呢?還是不能入佛門。佛是叫我們捨慳貪的心,不是叫我們換對象。貪圖佛法,果報還是福報,三界有漏福報,""是什麼呢?煩惱是漏,你煩惱不斷就是有漏。佛法是善法,所以他得福,能成就你的福德,與功德毫不相干。功德是捨貪瞋癡才叫功德,捨貪瞋癡,你所修的一切善法那叫真實功德,貪瞋癡不捨不行。所以我們仔細觀察別人,回過頭來想想自己,自己看自己的毛病很難發現,縱然發現也不能夠微密觀察,粗心大意,微密觀照不容易做到,會修行的人沒有別的,他就是能夠看到別人,立刻就照見自己,這種人進步就快,成就也就大。愚癡的人只是看別人的毛病,不知道自己的毛病,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,起心動念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,別人的利益擺在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。覺悟的人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,決不想自己的利益,這是菩薩,這個才能夠入得了門。貪求的範圍太廣太廣,總而言之起心動念,這個念頭有為自己,這裡頭就有貪求,所以貪求涵蓋了一切的惡業,它是一切惡業的根本,根源在此地。佛在此地頭一個教我們離開,沒有貪求心而行布施,這是諸佛菩薩做的,一絲毫貪求心都沒有,念念為眾生,決定不是為自己,有一絲毫貪求的心,跟諸位說,決定不生智慧,煩惱斷掉才生智慧,有貪求心,學得再多,佛家講"世智辯聰",這個不生智慧。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頭生出來的,清淨心裡頭決定沒有貪瞋癡慢,我們求智慧的人要懂,我們不捨,清淨心決定得不到,沒有清淨心,也就沒有平等心,也沒有慈悲心。佛家講的這些名詞,好聽的名詞你可以掛在口頭上,你的境界決定是凡夫境界,你決定不能夠契入。換句話說你幫助別人有限,為什麼呢?幫助自己都幫不了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為什麼念佛都不能往生?《三輩往生品》裡面你們大家看過,"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",你沒有發菩提心,菩提心裡頭沒有貪瞋癡,有一絲毫貪瞋癡的念頭那就不是菩提心,你還是輪迴心,你還是凡夫心。輪迴心那就造輪迴業,輪迴心修積一切善法,三界六道裡面享福、得福報,那真的是上則為天王,下則是人間豪貴,你只能得這個福報。可是我們在佛法薰修這麼久,深深地明瞭這個事實真相,三界縱然做到摩醯首羅天王,依舊不能超越輪迴,換句話說這不是究竟辦法。佛法之殊勝就是究竟圓滿,但是佛陀只能夠教導我們,沒有辦法代我們修行,佛陀加被眾生、保佑眾生就是在教學。昨天有同修問我"懺悔",我們做錯事情,在佛菩薩面前至心懺悔,能不能消除業障?我老實告訴他不能,那是形式,你做多少錯事情,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沒有用。怎麼樣懺悔才有用呢?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:後不再造,這就管用,你知道這次錯了,我下一次不犯同樣的過失,這叫真正懺悔。所以佛家講的"懺悔"跟儒家講的"不二過"是一個意思,過失只能有一次,不能有重復,重復那就是佛家講的,叫"不通懺悔",懺悔在佛菩薩面前發願懺悔,自己以後再造,那豈不是欺騙佛菩薩?罪加一等,你說的話不算數,說完之後你還犯,泥塑木雕的菩薩你都忍心去欺騙他,你就想想你存的是什麼心,你怎麼能得到佛菩薩保佑?不可能的事情。佛法裡面絲毫迷信都沒有,句句跟你講的是真話,我們要懂得,所以一定要知道改過自新,永遠不犯同樣的過失。如果一天能夠改一樣過失,認真努力去改,三年這個人就是聖人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人為什麼能成聖成賢、做英雄豪傑?沒有別的,知道改過而已,改過從根本上改,就是從貪求心上改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貪求,你要做到這個樣子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圓滿得到,這奇怪了,圓圓滿滿得到了。為什麼呢?你的妄心盡了,真心圓滿現前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真心所現,世出世間一切法哪一法你不通達呢?沒有這個道理。所以你想貪,你永遠貪不到的,你所得到的很有限,你把那個貪一放下,什麼都得到了。所以"捨得"這個名詞是佛教的,捨就得了,你捨多少就得多少,你不肯捨你一無所得。你能把虛空法界統統捨掉,虛空法界圓滿得到。他何以能成法身大士?何以能證圓滿佛果?沒有別的,捨得而已。佛的話講得很簡單、很明顯、很清楚,真正是簡要詳明,問題就是我們聽了會不會,有沒有懂這個意思。前面兩句這是總說,"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",下面這四句是別報,專講不貪而行布施,你看"一切所有,悉以慧捨",捨就是放下,真實智慧。為什麼世間人不肯放下?沒有智慧,依舊是自私自利,所以他不能放下。真實智慧是從清淨心得的,智慧開了,世出世間法一切圓滿通達。你們看《影塵回憶錄》,倓虛法師講那個晒蠟燭的法師,你看看這個法師,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在寺廟裡面做香燈,人老實,常常受人愚弄,同參道友作弄他,跟他講"香燈師啊,六月間你看大家都晒衣服,你那個蠟燭也拿去晒晒,不晒就發霉了",你看他就那麼愚癡,蠟燭統統搬到外面去晒,一晒都晒熔化了。做晚課的時候蠟燭點的時候只有蠟燭心,蠟燭沒有了,維那師看到就很難過,你怎麼搞的?他說他們叫我去晒蠟燭,我就晒,晒好了就變成這個樣子了。下了晚課之後,維那師就把這個事情告訴老和尚,就跟他講不要叫他做香燈了。老和尚憐憫他人老實,就召見他,告訴他你不要做香燈了,你到玉王寺去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,你一天拜三千拜,老老實實去修苦行。他聽話,每一天拜三千拜,拜了三年他開悟了,你看他能做詩、做偈、講經說法,他沒學過。他為什麼能呢?智慧開了,跟惠能大師一樣,所以他不是記問之學,他不是別人教他的。這個時候學東西快,障礙沒有了,我們現在學東西這麼困難,重重障礙,智慧不開,心不清淨,就這麼個道理,他這個老實人心清淨。他的困難,我們現在明瞭,他沒有一般人的煩惱,他是無明蓋覆自己,所以老和尚教他這個方法好,你一心一意去拜佛,一天拜三千拜,什麼念頭都沒有,那個拜佛是修定,修清淨心、修真誠心,一旦開悟,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。所以慧才能捨,沒有慧就不肯捨,智慧越大你就捨得越多,不肯捨的決定沒有智慧。底下說"信解堅固,具大威力",信與解都是對佛法,釋迦牟尼佛所說的、諸大菩薩所說的,他有堅固的信心,他明白理解。"大威力"就是如來果地上十八不共法、四無所畏,他雖然不是佛果地上這個境界,菩薩,菩薩也有十八不共法跟四無所畏,不過沒有如來果地上那麼圓滿。就像月亮的光一樣,如來的光是滿月,菩薩的光,從初二、初三到十四,真實的光明,那個不是假的,這是自性般若智慧現前,這個是真正的大威力,可以自度,自己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可以度他,有能力教化一切眾生。古時候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,持律法師是清朝末年、民國初年的人,距離我們現在還不到一個世紀,也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,我們能不能相信?這個在佛法裡面叫"作證轉",他來給我們作證明。我們在今天最重要的是要能捨,捨十惡業,放下殺盜淫妄、兩舌惡口、貪瞋癡慢,統統要放下,這是捨,你捨這個十惡你就得十善,十善用在菩薩道裡面,你是真實的菩薩,你不是假的,你所修學的都是堅固圓滿的德行,這是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的。好,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 

沒有留言: